•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山西新闻 > 七十年砥砺奋进光辉史 新时代能源革命排头兵
  • 七十年砥砺奋进光辉史 新时代能源革命排头兵

    时间:2019-10-08 00:00:00  来源:山西日报  作者: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山西煤炭产业走过了光辉的历程,为国家能源保障、经济建设、社会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当今,全省上下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的目标,推动煤炭产业安全发展、高质量转型发展。

     

    无形的地标

    煤炭,是山西无形的地标。

    (一)资源赋存“好”

    山西煤炭资源具有储量大、煤层厚、埋藏浅的特点。截至目前,累计探明储量2664亿吨,占全国22.6%。全省含煤面积6.5万km2,占国土面积的40%,全省分布有大同、宁武、河东、西山、沁水、霍西六大煤田。山西煤炭赋存条件相对较好,优于国内大部分省区。

    (二)资源品质“优”

    山西煤炭不仅品种非常全,而且品质非常优。全省赋存有9种煤炭资源,其中,气煤、肥煤、焦煤、无烟煤储量占全国同煤种储量的50%以上。山西焦煤是世界最优质的焦煤,储量1491亿吨,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55%,占全国焦煤储量的55%;探明无烟煤储量470亿吨,未探明储量约2018亿吨,已探明储量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18%,占全国无烟煤储量的39.6%;动力煤储量726亿吨。

    (三)区位优势“佳”

    山西地处全国煤炭储量最丰富的晋陕内蒙古三角地带,位于我国东西部结合的中间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已经建成运营的大秦铁路、朔黄铁路、瓦日铁路、侯月铁路等运煤铁路大通道起点都在山西,刚刚投运的浩吉铁路运煤大通道也经过山西。

    (四)产能产量“大”

    70年来,山西共生产煤炭192亿吨,煤炭年产量长期居于全国首位,近三年低于内蒙古。目前,山西煤炭总产能13.6亿吨,产量稳定在9亿吨左右。

    (五)产业分布“均”

    晋北、晋中、晋东3个区域分布着亿吨级煤炭产业基地,7个省属国有煤炭集团所属煤矿遍布全省。全省117个县(市、区)中92个县(市、区)中分布有煤炭资源,83个县(市、区)有煤炭开采。

    (六)产业发展“续”

    煤炭产业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全省煤矿污水处理率100%,矸石山治理率100%,原煤入洗率73%。全省煤炭系统完成造林13.8万亩,绿化面积1614.74万m2。

    (七)煤炭研学“精”

    全省形成以太原为中心、各市均分布有煤炭产业研学机构集群。以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能源学院等煤炭类高等院校为龙头,形成了研究生、本科、专科、中职门类齐全的煤矿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教育培训体系。

    (八)法规规章“全”

    山西省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山西省实施<矿山安全法>条例》《山西省安全生产条例》《山西省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山西省煤矿老空水害防治工作规定》《山西省煤矿办矿企业标准》《山西省煤矿管理标准》《山西省煤矿建设标准》《山西省煤矿现代化矿井标准》等规范和保障煤炭产业安全发展、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范性文件。

    光辉的历程

    70年来,山西煤炭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7个阶段。

    70年来,煤炭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从“矿难连连”到本质安全,煤炭工业发展首先是安全发展。

    70年来,山西煤矿事故历史上有6个高发期:

    一是1958年-1960年,二是1966年-1976年,三是改革开放初期,四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五是亚洲金融危机期的世纪之交煤炭产业困难时期,六是“黄金十年”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西煤炭行业由无序到有序;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煤炭由乱到治,煤矿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成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格局逐步建立完善,特别是“十二五”以来随着全省煤矿整合重组、严管严控、“打非治违”、装备升级和监管监察力度不断加大,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逐年好转,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均大幅下降。

    70年来,山西煤炭年产量由1949年的267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9.26亿吨,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不断好转,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从2001年的最多185起事故、1960年的最多死亡1219人、1950年的百万吨死亡率最高28.42,下降到2018年的28起、30人、0.032。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不断好转,2018年比1978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减少601人,百万吨死亡率降低99.5%。

    (二)从被动防御到主动治理,煤矿灾害治理走向游刃有余。

    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炭工业没有灾害治理概念,只是被动防灾,“有防无治”。改革开放以来,开始提出、探索并实施灾害主动治理,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开始了灾害的工程治理、综合治理、主动防治,大量的在线监测、信息手段、高科技技术和装备运用到煤矿灾害治理中。

    瓦斯治理方面,1949年到1976年期间,主要靠通风,“风吹瓦斯散”。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瓦斯抽采概念,开始了主动治理,进入21世纪以来开始真正实施井下瓦斯打钻抽采、地面瓦斯抽采、采煤采气一体化或煤气共采。

    水害防治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只有排水概念,后来透水事故多了才有了治水的概念。打钻探水的概念是改革开放以后提出来的,采用高精度科学仪器进行物探、钻探、化探等概念是近20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实施的。

    顶板防治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都是实施被动支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进步,采煤工作面采用支撑式、掩护式、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近20年来,在矿井巷道支护方面探索实施了效果更好的锚索锚网支护。

    (三)从“文盲”成群到“博士”成堆,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升。

    1949年到1976年期间,煤矿工人在井下就是洋镐刨煤、放炮落煤、铁锨攉煤、人力拉煤,效率只有每工1吨左右。井下一线工人几乎全是文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和不断普及,煤炭从业人员文化程度不断提升,大量煤炭主体专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煤矿企业就业,到煤矿一线生产作业,甚至出现了大学生采煤队、硕士班长、博士队长。目前,全省煤矿井下工人高中以上、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100%,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到100%。

    (四)从“一包到底”到“主辅分离”,煤矿企业办社会包袱逐步甩掉。

    新中国成立初期,煤矿大多数是国有企业,承担着保障矿工生活的社会职能。

    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国有煤矿由于包袱过重,剥离办社会职能逐步提上了日程,省属国有企业所办矿区中小学等划转地方教育部门;2017年以来,煤炭行业医保、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纳入所在市社会统筹,实行属地社会管理。部分国有企业成立了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公司,煤炭企业“四供一业”逐步推向社会。

    (五)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煤炭市场既有风雨兼程,又有冰火交融。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煤炭生产、调运、价格都由国家计划控制。

    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放开了煤炭市场,煤炭生产、流通、交易、价格都由市场决定,煤炭市场受国际、国内供给和需求,亚洲金融危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因素影响,有时起伏不定,有时短暂平稳,有时过“热”,有时极“冷”。期间主要有4个阶段——

    一是20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期间,煤炭市场极度疲软;二是21世纪初期的“黄金十年”,煤炭市场过“热”;三是2012年以来的“四年寒冬”期,煤炭市场极度疲软;四是2016年以来,随着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价格稳步回归并逐步趋于平稳,在合理的价格范围内波动。

    (六)从“粗放”到“高科技”,煤炭产业逐步走向科学发展。

    70年来,煤炭产业由粗放的原始生产状态逐步成为高科技产业。

    1949年到1976年期间,煤炭生产是粗放式生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煤炭生产走向了机械化阶段,目前,全省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9.97%,其中,采煤机械化达到100%,掘进机械化达到99%。

    (七)从“一煤独大”到“多业并举”,煤炭产业贡献呈“抛物线”曲线。

    煤炭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山西煤炭产业与焦炭、冶金、电力等行业都是传统支柱产业。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山西煤炭资源优势凸显,煤炭产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高。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乡镇煤矿异军突起,煤炭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至“黄金十年”时期,“一煤独大”局面形成。2010年,全省煤炭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55.8%,煤炭产业对全省和各产煤市、县(市、区)经济和社会的贡献达到“抛物线”的最高峰值。

    山西经济过度依赖煤,经济曾出现断崖式下滑。面对困局,全省上下重新认识省情,解放思想,全力支持、培育、发展以煤机制造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加快建设了一批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经营集约的大型物流园区,同时,加快建设大批非煤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山西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煤炭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持续增大,煤炭工业增加值不断增加,煤炭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有所下降,逐步趋于合理。2018年山西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2.4%,其中,煤炭工业增加值0.3%,非煤工业增加值8.2%。

    (八)由“分级管理”到“统一管理”,煤炭管理体制更趋合理。

    70年来,山西省煤炭工业管理体制分分合合。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69年,山西煤矿由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

    1970年至1985年,全省煤矿由山西省统一管理。

    1985年至1998年,山西煤炭工业又实行了中央和地方分级管理体制。

    1998年以来,全省煤矿由山西省统一管理。2000年,国家煤炭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成立,实行“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工作格局。

    卓越的贡献

    70年来,山西累计生产煤炭192亿吨,占全国1/4以上,其中70%外调,覆盖全国2/3以上省份,焦炭产量和外调量分别占全国的40%和60%。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山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对经济发展贡献大。

    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煤矿资产占全省国有资产的36%,煤及与煤相关的焦炭、冶金、电力产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其中煤、焦约占50%。

    进入21世纪以来,煤炭行业投资在工业企业投资中比例最大。2009年全省第二轮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以来,全省煤炭企业投资6302亿元。

    (二)对能源安全贡献大。

    一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安全保障,二是为特殊时期国家重大建设提供了能源安全保障,三是为关键时刻国计民生提供了基础能源安全保障。

    (三)对工业现代化水平贡献大。

    山西煤炭工业不仅引领了山西工业现代化发展,而且引领了全国煤炭工业现代化发展。

    一是煤炭工业规模化程度高。煤矿单井规模达到144万吨/矿。二是煤炭工业机械化程度高。煤矿采掘机械化达到99.97%,是全国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产煤省区之一。三是煤矿标准化程度高。全省生产矿井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以上达到100%,其中一级安全标准化煤矿169座,占全国38%,位居全国第一。四是煤炭先进产能占比高。2018年年底,全省煤矿先进产能占比达68%。

    (四)对全国煤炭产业创新发展贡献大。

    山西煤炭工业在开采技术、灾害治理、生产效率等方面创新发展,为全国煤炭工业创新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一是在开采技术方面。在全国率先采用并推广中厚煤层综采和分层综采、高位和低位综采放顶煤、厚煤层综采一次采全高、无煤柱开采、充填开采等采煤技术,率先采用并推广掘锚一体掘进技术,率先采用并推广锚杆锚网支护技术,率先采用并推广单轨吊等辅助运输技术。二是在灾害治理方面。20世纪80年代,阳泉煤业集团的瓦斯治理经验在全国推广。进入21世纪以来,晋城煤业集团煤层气地面开采技术全国领先。2016-2018年,全省瓦斯抽采量连续三年达到100亿m3以上,占全国抽采量的60%以上。三是在科技攻关方面。2011年至2017年,山西煤炭行业获得国家、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73项,居全国各产煤省(区、市)之首。四是在企业管理方面。原晋城矿务局、潞安矿务局成为国家一级企业,原晋城矿务局、大同矿务局、潞安矿务局、平朔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企业管理最高奖——“金马奖”。

    (五)对改革开放贡献大。

    70年来,山西累计外调煤炭135亿吨,占全国外调量的40%以上,外调煤炭居全国之首。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年外调量稳定在6-7亿吨。

    在煤炭企业对外合作上,山西煤炭为改革开放作出了贡献。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开启了中国煤炭工业引进外资的先河,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为中外合资、合作办矿提供了范例;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成了年产600万吨的大型矿井。

    (六)对社会民生贡献大。

    全省煤炭产业工人30万人,煤炭产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山西煤炭行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全省煤炭行业累计完成非煤项目投资2689亿元,比“十一五”增加1624亿元,增长1.53倍,煤炭行业的非煤收入增长6.96倍。

    山西兴于煤也困于煤。高强度、粗放型的煤炭资源开发,导致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方式粗放,过度依赖煤炭,为之付出沉痛代价:安全生产代价大、资源消耗代价大、生态环境代价大、产业均衡发展代价大、经济依赖性代价大、政治生态代价大,山西煤炭产业面临着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奋进的当今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新时代、新形势、新发展、新作为。

    2017年9月1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国发〔2017〕42号),明确提出山西要“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2019年5月2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山西开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日前,中办国办正式印发“试点意见”,这是党中央从世界能源大势和新时代能源战略全局出发,赋予山西的国家使命,是继国发42号文件之后,党中央对我省改革发展的又一次顶层设计和大力支持,对于实现从“煤老大”到“排头兵”的历史性跨越,带动全省高质量转型发展,为全国能源革命提供示范引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我省提出,要以制度革命带能源革命,以能源生产关系变革牵引生产力变革,着力抓好“八个变革、一个合作”。第一个变革就是深入推进煤炭开采利用方式变革。我省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重大举措提出,变革煤炭开采方式,向绿色智能时代迈进;创新煤炭利用方式,提升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任重道远,山西煤炭人将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迈上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一)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一煤独大”,重点解决“独”而不是“大”。

    不做煤老大,争做排头兵。必须解决“一煤独大”的问题。

    改变“一煤独大”,摆脱“煤炭依赖症”,并不是要把“大”变小,把“长”锯短,更不是要摒弃煤,关键是要解决“独”的问题。加快先进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全面构建山西现代产业体系。

    (二)走好一条路,就是走“减、优、绿”之路,有“减”也有“增”。

    全省煤炭产量要基本保持在9亿吨水平,不求煤炭产量,但求发展质量,大力推进“减优绿”。

    “减”就是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产能、落后产能、不安全产能。2016年至2018年,山西累计关闭104座煤矿、退出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8841万吨,煤炭去产能规模全国第一。尽管山西“去产能”力度最大,但加上在建煤矿产能,煤炭产能仍然严重过剩,关闭矿井已经进入“深水区”,难度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艰巨,尤其是“僵尸企业”出清。

    “优”就是大力发展先进产能,优化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增长,实质是增。目前,先进产能占全省煤炭生产总能力的68%。要通过优化结构、逐步提高煤炭先进产能比率,最终实现100%。

    “绿”就是走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开采之路。部分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一批重大项目陆续投产。大力推广煤炭地下洗选、地下水处理等,做到黑色煤炭绿色开采。

    (三)借助一个手段,就是科技手段,推动能源生产、供给、利用科技含量由低变高。

    借助高科技,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新能源产业提质、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确定突破能源关键核心技术的方法、目标、路径和时间节点。大力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

    辉煌的明天

    《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给山西确定了目标,到2030年,全省多点产业支撑、多元优势互补、多极市场承载、内在竞争充分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清洁、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基本建成,资源型经济转型任务基本完成,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经验,经济综合竞争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再上一个新台阶。

    山西煤炭人将肩负时代使命,砥砺前行,创新发展。

    展望未来,煤炭行业发展前景和方向是实现“八化”目标——

    未来,山西煤炭产业将成为清洁绿色、高效智能、可持续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山西煤炭人将向中国煤炭产业发展贡献“山西智慧”、提供“山西方案”。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