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森林生态效益的监测兵
  • 森林生态效益的监测兵

    时间:2018-01-03 23:01:01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刘芝毅

    寒冬时节,冷空气强势来袭,开启了阴雨天模式,给日常出行造成了极大不便。

    可是,在那寂静的大山深处,有这么一群人,身穿迷彩服,早出晚归、翻山越岭、水过河、穿越密林、披荆斩棘笃定前行,他们就是2017年全省生态公益林调查监测人员,被称为新时代的“森林管护尖兵”。

    对全省100个生态公益林固定样地进行调查

    “开展生态公益林调查监测,可以对森林的蓄积量、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固碳释氧等情况形成一个监测报告,可以为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和生态公益林差异化补偿提供重要参考。”省林业工作总站公益林管理科科长施凤生说。

    记者得知,我省生态公益林监测工作自2015年开始试点,当时只对10个县(市、区)的50个固定样地进行调查监测,2016年全面铺开,2017年增加到24个县(市、区)的100个固定样地。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集“固定样地调查、小班数据更新和社会经济状况调查”于一体的全省公益林监测体系,重点分析评价公益林建设成效,为推进全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2017年全省生态公益林监测工作已于11月正式启动,主要监测任务是对100个固定样地调查,5100万亩公益林小班数据更新,资溪大觉山和铜鼓天柱峰公益林区进行实时负氧离子和PM2.5等生态因子监测。

    “全省144个调查人员,要克服天寒地冻、冷雨绵绵天气,还要保质量、赶进度,工作量大。”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资源环境监测室主任刘晓勇告诉记者,在两个月内,调查人员必须完成寻找固定样地、开展样地调查、内业整理和负氧离子监测几大任务。

    监测工作“冰冷”又“刺激”

    “今天是我们在湾里区开展野外调查的第4个点,每个点需要两天时间,有时为了找固定样地要1个星期甚至半个月呢。”在南昌市湾里区洗药湖管理处红星村177号固定样地,女工程师宋玉兰告诉记者。

    由于实行封育管护,全省公益林区已是茂密丛林,多年无人进入,原有山路早已堵塞,要想精准找到前期固定样地难上加难,调查人员通常要手拿砍刀一路披荆斩棘,砍出上山的路,架起简易的过河通道,有时寻找要一两天。

    调查期间,因持续降雨,上山道路泥泞不堪,车辆无法到达。调查人员只能扛着工具徒步前行。坡度较大的山上由于泥土被雨水浸透变得更加湿滑,一不留神就会摔一身泥。更让人感觉“刺激”的是水过河,“一进水就像被电击了一样,透心凉。”调查人员孙浩笑着说。

    到达样地后,调查工作才刚刚开始。拧干淋湿的衣服,倒掉鞋子里的水,拿出罗盘仪与标杆等工具,钻进密林开始工作。虽然环境艰苦,但调查工作质量绝不能打折扣,边界测量、样木检尺、生物多样性和森林土壤调查等,每一项基础数据都像“第一颗纽扣”,千万不能扣错。

    为了不耽误调查时间,调查人员上山时就带上干粮和咸菜,在样地内解决午饭,甚至一日三餐。

    佐证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

    完成野外调查下山,但调查人员一天的工作并没有结束。回到住地,他们还要对野外取回的样品进行称重,将调查数据整理录入数据库。为保证第二天工作顺利进行,他们还要提前钉好树牌,为外业工作提前做准备。等所有的工作处理结束,往往已是深夜。

    第二天一早,他们又穿上迷彩服,继续完成新样地调查工作。调查队里,无论是“60后”的“老队员”,还是“90后”的“新兵蛋子”,没有一个人“掉链子”。

    2017年,为科学评价森林净化空气的能力,我省重点对公益林区各种类型森林环境进行负氧离子等生态因子监测。目前,在资溪大觉山和铜鼓天柱峰公益林区进行了实时负氧离子、PM2.5、噪音、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生态因子监测。结果显示,11月,资溪大觉山负氧离子量最高达到每立方厘米17425个,铜鼓天柱峰负氧离子量最高达到每立方厘米31768个。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品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通过负氧离子监测获得的高水平森林生态环境因子参数值,正是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最有力的佐证。

    经过1个多月的紧张工作,调查人员基本完成了全省生态公益林调查监测外业调查工作。回望崇山峻岭,那里留下了他们铿锵的足迹和旺盛的工作热情。

    本报记者 刘芝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