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卖技术”的博士企业家
  • “卖技术”的博士企业家

    时间:2017-11-25 15:38:34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郑荣林

    记者 郑荣林

    中国江西网讯 学者和企业家,研究机构与企业的一体化,技术与资本的紧密结合,课题与市场的密切关联,这一切都使张成如和他的事业看起来充满了双重性。

    20年多前,为了让科研成果不再“躺”在实验室,在山东大学任教的化学博士张成如下海,创办了山东星火科学技术研究院,为很多科研院所和科研人员探索出了一条可以借鉴的成功之路。

    1985年,从江西师大化学系毕业的张成如进入兰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当时,出国留学的热潮急剧升温,对于这个上饶农家小伙子来说,也有极强的诱惑力。即将毕业时,他报名参加了托福考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在准备出国具体事宜时,他犹豫了――当时,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星火计划”“火炬计划”也相继付诸实施。他意识到,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迫切需要高科技人才。经过一番权衡,他决定留在国内,继续攻读博士。

    随后,张成如到山东大学任教,并攻读化学系博士学位。他在学习和科研时发现,由于产学研脱节较严重,高校的许多科研成果都被束之高阁,便琢磨,要“下海”把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租了一间房子,买了两张桌子、一个沙发、一个保险箱,装了一部电话,口袋里仅有的4000多元钱基本上一分不剩。”1996年初,张成如在济南高新区成立星火科学技术研究院,艰难起步。

    刚开始时,研究院的日子捉襟见肘,只有科技成果转让中介服务的微薄收入。无奈之下,张成如放下化学博士、大学教授的架子,卷起裤脚,穿上靴子,生产起了自己研发的“餐洗净”。“当时确实挺难的。我骑着自行车带着产品,挨家挨户敲门推销。”靠着每公斤“餐洗净”1元钱的利润,刚刚开始的创业之路得以延续。

    转机发生在1997年。这一年,张成如用技术为自己敲开了一扇门。他研发出了汽油柴油添加剂,能提高油品的品质,市场前景广阔。张成如正发愁如何将它转化为生产力时,济阳的一家闲置工厂吸引了他。经与当地政府协商,张成如开出了以技术换51%的股份的条件。

    这次“吃螃蟹”竟然成功了,也让张成如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如果问我们是生产什么的,我可以讲,是生产技术的,然后卖技术。合作方的资产越大,我们获得的可能利润就越大。”张成如如此诠释赢利模式。

    随后10年里,张成如不断“复制”这种模式。目前,他已是1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舵手”,实现了项目开发、实业、金融、科技一体化的集团化运作模式,自主研发的1000多项专利,大部分成果实现转化。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