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搭乘快车 分享盛宴
  • 搭乘快车 分享盛宴

    时间:2017-11-14 16:23:05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刘佳惠子

    中国江西网记者 刘佳惠子

    “初战告捷!”汤道彪满脸掩不住的兴奋――“双11”刚刚落幕,这位不会用淘宝的“60后”,以“淘工厂”的模式在共青城分享了千里之外的大笔订单。

    作为传统的羽绒服产地,共青城市聚集了500余家羽绒服工厂,年产能达7000万件。今年,共青城市服装协会会长沈先文抱团其他8家工厂,成立缘来阿里服装产业链集团,统一接单、集中打样,按照每家工厂的生产情况分配单量,生产线的利用率提高近一倍。

    “此前,我们的订单以外贸为主。近两年受经济环境和外贸形势影响,订单缩减了不少。”在沈先文的记忆中,过去最发愁的便是实体订单的不稳定性。一进入下半年的淡季,企业生产线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得硬着头皮一趟趟跑到外贸公司、大企业求接订单。

    “我们几个老伙计开厂都在10年以上,大部分人不会网购。”汤道彪坦言,网上的巨量订单已经冲击到了线下的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能“识时务者为俊杰”,抱团转型,开始“触网”。

    “通过阿里巴巴‘淘工厂’,把生产线空闲档期提前发在网上,客户资源遍布全国,淡季也变旺了。”在沈先文的工厂,生产线的利用率提高了近一倍。

    “双11”前夕,记者走进位于共青城市的江西嘉欣制衣有限公司,数百名工人正在紧张地忙活,一摞摞加工好的羽绒服叠放在车间,等待包装、发货。

    看着源源不断的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沈先文喜笑颜开,首次备战“双11”,销量非常可观。

    “传统的服装生产分淡旺季,但在互联网上,所有的闲置资源都能统筹利用。”汤道彪经营的羽绒服专业生产厂是9家联盟工厂之一。他告诉记者,工厂现在全年无休,特别是进入11月份后,线上订单多得不用愁。工厂实行“谁的机器在空闲、谁有档期、谁去做”模式,还可以避免延期交货的问题。“目前我们的月产能达到20万件。工人们的工资也涨了不少,月收入近万元,做事的积极性很高。”汤道彪说。

    在接触互联网之前,沈先文也跟大多数当地企业一样,为中小品牌做代工。他说,相较动辄上万件的传统线下订单,线上订单量多的上千件,少的仅有几十件,量小利薄。“电商订单批次多、数量少、工期短,生产销售周期的波动性很大,对于员工、生产制造、储物流、面辅料存在巨大的挑战,很多传统供应商、加工商不愿意接这种订单。”沈先文认为,对企业而言,比利润更重要的是现金流。

    “以前做传统订单,大多采用赊账模式。据我估算,每年大约有10%的利润会成为死账、坏账。”汤道彪说,现在通过“淘工厂”平台,拖欠货款的担忧成了过去式,“我拖延他(买家)的货期,他(买家)拖延我的账期,都会对未来网上的评分产生影响,也不存在不付货款的问题。”对于这些深受困扰的服装加工厂而言,通过平台“钱货两清”的交易,解决了双方共同的的担心。

    “在线上做生意很单纯,你付订金下单,我按期生产交货,没有赊账和库存压力问题。”沈先文说,电商订单还有个好处,如果产品成为“爆款”,商家还会不停地追加订单,从数千件到数万件,有量级的变化。“就在10几天前,我们就一次性接到了1万多件羽绒服的追加订单,现在正在组织面辅材料。”

    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让沈先文和他的合作伙伴们从传统的订单生产者,转型成为线上万千淘卖家的服务者。“以前我们只管按单打样、生产,现在,我们不光涉及设计环节,还可以从面料、版型甚至是后期物流方面参与到整个产业链中。”沈先文说。

    目前,该“共享工厂”以技术参股的形式,从杭州邀请了设计师团队,每个季度设计款式多达2000种,供电商买家挑选。

    据阿里巴巴中国内贸事业部“淘工厂”业务总经理介绍,“淘工厂”正把越来越多的厂商聚合在一起,提供全链路的合作。

    “搭上电商的快车,看看全世界的风景。”尝到甜头的汤道彪对未来踌躇满志,“今后我们可以一心一意做好手上的货,集中精力抓品质和货期。”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