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一河清水出竹乡
  • 一河清水出竹乡

    时间:2017-11-14 15:51:23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胡光华

    中国江西网记者 胡光华

    秋意渐浓,宜丰县潭山镇院前村新农人民宿山庄却人气渐旺,游客们赏生态、尝美食、养身心,流连忘返。山庄负责人说:“我们在这里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就是看中了当地的绿水青山。”

    宜丰县水务局局长龚长春介绍:“2015年以来,宜丰把‘河长制’作为打造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建设‘大美生态、科技文明’新宜丰的重要抓手,高位推进、统筹治理,实现了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水环境目标。”

    如今,“河长制”的扎实推进,不仅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更提升着宜丰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引领着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

    扎起牢固的水生态“保护网”

    胡美龙是新昌镇耶溪社区居民,自当上宜丰河县城段的河道保洁员后,他的生活更加充实,也有了成就感。“我们4名保洁员负责这6公里的宜丰河段,每天巡查,打捞水面垃圾。现在很少有人往河里扔垃圾了。”

    2015年11月,宜丰县全面实施“河长制”,锦江河宜丰段、宜丰河、长塍河、棠浦河及乡镇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以及122座规模以上水库实现了“河长制”全覆盖,共设县、乡、村三级河长210名、专管员209名、保洁员190名;县、乡、村三级湖库长193名、专管员108名、保洁员114名。同时,整合有关部门力量组成执法中队,改变了过去“九龙治水”现象。

    县水务局副局长易峻说:“为构建牢固的水生态‘保护网’,我们完善督查、考核、问责制度,建立了乡镇河流交界断面水质考核机制、每月督查排名制度等。”在棠浦河棠浦村段,几十米宽的河面水草丰茂,一群群小鱼穿梭来往。

    河长制实施以来,宜丰县河流均达到国家Ⅲ类水质标准以上,有的水库水质甚至达到国家Ⅰ类标准。

    构筑科学的综合治理体系

    丰产河流经澄塘镇毛家村,河道专管员、村委会主任毛伙生和保洁员们精心守护着这条母亲河。他说:“‘河长制’实施以来,村民的生活习惯也在改变,确保了污水不入河。”

    “治水的关键在于治岸,我们实施‘河长制’坚持水陆同进、统筹兼顾,着力构筑科学的水生态综合治理体系。”龚长春说,“通过推进系统工程,全县协调发力,确保‘河长制’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

    连续多年实施“清河行动”,从源头上护好一方青山,严格落实“三禁伐、两限伐”政策,每年主动调减砍伐指标,封山育林60万亩。近年来,全县每年植树造林约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1.9%。

    创新“五水共治”机制,即协调治理河水、库水、塘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关闭了45家“十五小”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不到位的企业;关闭非法砂场26处;拆除禁养区内318家养殖场,全县122座规模以上水库均实现人放天养,水质达国家Ⅲ类标准以上;启动了县城污水管网改造、县城和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建设。

    全面推行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2009年以来,曾5次获得“全省农村垃圾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县”称号。

    如今,宜丰人护水护山的决心更强,近几年先后拒绝40多个污染项目。以“河长制”为抓点的生态综合治理体系,让竹乡更加俏丽多姿。

    收获沉甸甸的生态红利

    夜幕降临,县城宜丰河畔10公里的渊明绿道,游人三三两两,笑声回荡。市民漆先生开心地说:“这条生态绿道串起滨江公园、文化长廊、便民驿站,融观光、休闲、健身、娱乐为一体,还实现了免费Wi-Fi接入,让我们拥抱绿色生活,太惠民了。”

    保护河湖水质,带来了发展之变。宜丰大力建设美河景观,完成了县内主要河流的整治,搞好了河岸绿化美化亮化,将其打造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宜丰水的魅力,吸引了百岁山、上海天喔、恒大等知名矿泉水生产企业落户。去年,百岁山矿泉水项目创产值5.9亿元,纳税1.53亿元,二期纯净水项目今年8月竣工投产,日产纯净水100多万瓶,预计年产值2亿元。一个以饮用水企业为龙头的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在宜丰快速崛起。

    良好的山水生态,让宜丰成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今年2月,该县又被评为“江西省全域旅游推进特色发展市县(区)”。旅游大项目纷纷入驻,乡村旅游蓬勃兴起。今年1至9月,全县旅游接待人数416.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2.29亿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