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赣闽跨省接力助烈士“回家”(图)
  • 赣闽跨省接力助烈士“回家”(图)

    时间:2019-04-17 17:27:21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

    文/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石鹏 实习生杨雯青 图/福建三沙义工提供

    “感谢有心人的帮助,希望能尽快把烈士墓迁回家乡。”4月16日,湖口县两名烈士遗属握着志愿者的手连声道谢。连日来,为了帮3位散葬在福建的江西籍烈士“回家”,福建霞浦和江西九江、遂川等地志愿者跨省爱心接力,终于找到了3位烈士的遗属。

    这3位散葬在异乡的江西籍烈士,分别是湖口县张青乡的查正荣、湖口县付垅乡的殷炉喜、遂川县巾石乡的刘丰铉。3位烈士生前均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福建某部,牺牲时间为1968年8月。

    志愿者为刘丰铉烈士墓碑描红

    发现

    三位赣籍烈士长眠异乡

    后陇里,是福建省霞浦县三沙镇境内的一座小山包。从去年9月开始,这里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志愿者。这座不起眼的小山包为何会引起关注?

    4月16日,福建霞浦县义工志愿者协会三沙义工分会会长江鹏告诉记者,去年上半年,他从当地老人口中得知后陇里长眠着7位人民解放军烈士,由于年代久远,烈士墓周边杂草丛生、无人管理。

    得知消息后,江鹏带着义工团队多次上山寻找烈士墓,清洗碑文,查看记载。根据墓碑碑文记载,7位烈士中有3人是江西籍。他们分别是:查正荣,湖口县张青乡人,生于1948年2月;殷炉喜,湖口县付垅乡殷山村人,生于1945年12月;刘丰铉,遂川县巾石乡人,生于1943年。这3位烈士生前均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福建某部,牺牲时间为1968年8月。

    行动

    义工参与寻找烈士后人

    江鹏告诉记者,当地老一辈人曾告诉他,这些烈士都是因公牺牲。由于当时附近没有烈士陵园,因此选择就地安葬。

    “每个烈士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应被忘却的英勇。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有着浓烈的军旅情结。因此,得知这个消息后,我一直在思考,我和我的义工团队能为这些长眠于地下的烈士做些什么。”江鹏说,经过慎重思考,他认为,一方面要修缮这些缺少管理的烈士墓,弘扬红色基因。另一方面,要通过网络力量,对接江西的公益组织,寻找烈士的后人,让烈士魂归故里。

    于是,去年9月30日,由三沙义工分会发起的一场“追寻英烈坐标、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正式启动。

    爱心

    跨省接力助烈士“回家”

    今年4月,九江芊浔公益协会志愿者了解到“追寻英烈坐标、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后,立即联系湖口政府部门找到了两名湖口籍烈士的遗属。

    4月16日上午,记者与查正荣和殷炉喜两位烈士的遗属取得了联系,

    查正荣烈士侄子查勤军告诉记者,当年叔叔牺牲后家里拿到了烈士证,但是墓地具体在哪里并不清楚。几十年过去了,这次听说叔叔墓地找到了,家里人都非常激动。

    殷炉喜烈士的弟弟殷六喜也告诉记者,为了寻找哥哥的墓地,他曾经两次前往福建。后来,虽然墓地找到了,可由于经济条件困难,家人意见不一,将大哥墓地迁回来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当日,记者还从遂川县义工协会获悉,了解到信息后,该协会的志愿者也已经找到刘丰铉烈士的侄子刘江西,他同样也表达了希望将烈士墓迁回家乡的愿望。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1年,各地民政部门已启动散葬烈士墓集中安置工作,但是由于诸多原因,仍有少数烈士墓没有得到安置和保护。

    那么,这些烈士墓能否迁回江西?记者为此联系了湖口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该局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政策,没有集中安葬在烈士陵园里的散葬烈士墓,原则上可以尊重家属意愿迁回原籍,并申请政府给予补贴。因为湖口县当地没有烈士集中安葬地,烈士遗属可申请将烈士遗骸安葬到周边地区的烈士陵园。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