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农校对接”架起“暖心桥”
  • “农校对接”架起“暖心桥”

    时间:2019-04-17 17:27:10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郑颖 黄志勇

    本报兴国讯 (记者郑颖 通讯员黄志勇)“现在政策真是好,咱老百姓在家种菜销路不用愁,还享受上门收购的贴心服务。”4月12日,兴国县杰村乡韶溪村的贫困户李舒涛感激地说。因为腿部患有残疾,此前李舒涛家里种的菜一直不方便外销,2018年他与县营养餐公司签订了订单合同,在解决销路的同时,也激发了他种菜的信心,去年,他家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亩,一年有近3000元的收益,蔬菜产业也成了他脱贫致富的一条门路。

    近年来,兴国县不断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把实施“菜篮子”工程与保障学生营养餐食材供应结合起来,因势利导推进“学校+基地(公司)+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探索出一条共建共管共享的精准扶贫工作新路子,获得了“1+1+1>3”的扶贫叠加效应。“农校对接”扶贫模式,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取得了扶贫产业不断壮大、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双赢效果。

    为实现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效益最大化,该县创新探索实行营养餐统一招标、统一采购、统一加工、统一配送的“四统”模式,推动了学生营养餐由“课间加餐”向“食堂供餐”、由“零星采购”向“集中供应”转变。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全县25个乡镇424所学校约10万学生全部实行学校食堂供餐及企业配送服务。

    “四统”服务全面铺开后,全县每天需供应蔬菜1.9万公斤、肉类6750公斤,每周需供应鸡蛋或鸡腿约10万只,形成了稳定的食材市场需求。基于此,该县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市场化经营模式,让由贫困户组建的基地成为稳定的食材供应商,农企对接,供求互通,让基地、贫困户“不愁销”,实现生产、销售的无缝对接。目前,兴国县营养餐配餐公司已与兴国县绿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等11个蔬菜产业合作社及10余个蔬菜基地合作,签订订单合同,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脱贫,约占该县贫困户总数的16.67%。

    “农校对接”的扶贫模式,不仅为企业降低了成本,为学校减轻了压力,还带动了精准扶贫,给贫困户带来了多重实惠。兴国县学生营养餐相关负责人邓小明介绍,在这种扶贫模式的带动下,贫困户直接参与蔬菜订单生产,产品销路有保障;到基地务工,参与经营,土地、资金入股,按“工资+分红”的方式获取收益。

    关键词:
  • 上一篇:鹬鸟即景
  • 下一篇:青山来日看“青山”
  •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