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马家村转身
  • 马家村转身

    时间:2019-04-11 18:53:22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钟秋兰

    马家村树蛙部落效果图。 (马家村供图)

    马家村球形屋民宿。本报记者 钟秋兰摄

    本报记者 钟秋兰

    3月,春天的气息热烈起来。在婺源县紫阳镇马家村,碧绿的星江河水绕着村庄静静流淌,对岸的群山杜鹃花开得正浓;在马家村沿星江河处,几栋造型特别的木屋掩映于绿树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它们与马家村构成了一道独特又和谐的风景。

    这就是马家村引进的网红IP民宿项目――树蛙部落。它看似只是一个民宿项目,探索的却是婺源乡村旅游的未来。这个项目能提供一个视角,观察婺源乡村旅游如何摆脱同质化、实现产业升级,如何吸引青年返乡创业实现乡村振兴。

    马家村转身,美丽资源可否成美丽经济

    马家村,婺源星江河畔的美丽村落。它有文化、有故事,有记忆,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它地理位置优越,离婺源高铁站车程10分钟,与一河之隔的“梦里老家”演艺小镇车程仅2分钟。

    这里,是婺源马氏祖辈的生活居住地,他们的清明祭祖文化由来已久,起于元,盛于明清,在1947年之前,每年都有一次隆重的祭祖活动。

    “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青山、白墙、涧溪、古树、村落,先天的自然资源构成了马家村原始的乡村田园风貌。

    但马家村在婺源几乎全民吃上旅游饭的时候并没有多大的改变。马家村有430户、1449人,蔬菜种植户300户以上,其他村民从事挖桩、轧钢筋、砖匠等杂活,在2017年之前,与旅游并无多大交集。

    变化来自2017年的新农村建设,该村作为上饶市首批乡村振兴示范点、高品质示范村,政府投入900多万元进行硬件改造,村庄变得整洁干净,一河之隔的游客们忽然发现了这样一个处女地,自发来村里游览的人慢慢地多了。

    但村民吃旅游饭的热情并不高,他们仍然秉承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理念,年轻人选择走出村庄在外谋生为多,当然也没有为观光的游客提供配套服务。马家村要如何留住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激活山村的发展活力?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村里公共服务设施硬件升级,村民生活品质有所提高,但后续的发展动力仍是难题,是沿用传统的乡村发展思路还是寻找新动力,马家村该以什么为支点,实现“逆袭”,掀开乡村发展新篇章?“借助大品牌网红IP项目,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同时,打通乡村‘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也许是条出路。”婺源县委副书记、婺源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专职副主任葛健对马家村的未来有一番思考。

    “旅游先行,业态助力,共建共享”成了乡村振兴共识,“激活造血功能”成了马家村未来发展的关键词。

    以梦为马,个性化项目搅活马家村

    从高空俯瞰,星江河以S形顺流而下,马家村恰处在半月形段,一边是河流,一边是群山,落叶有声,飞鸟有迹,美如图画。

    为了找到契合马家村的民宿建筑方式,2018年10月,上饶旅游集团牵手乡伴文旅创始人朱胜萱,正式引进乡伴的独立IP民宿项目――树蛙部落。在马家村,他们准备依星江河畔做50栋树屋,这不是简单的民宿运营,在这里,“民宿+”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乡伴要考虑整个片区的生态自平衡,要做硬件和软件两套系统,不但要把房子造出来,还要提供让房子运营起来的方法与模式,让现代文明与乡村真正接轨,实现与村庄的融合共生。

    婺源把马家村升级改造项目命名为“乡伴星江理想村”,定位为进一步推动婺源旅游转型升级、带动群众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的“样板村”。

    马家村有故事,“树蛙”也不简单。朱胜萱介绍,从一个单一的民宿品牌项目到在马家村以民宿集群的方式进入乡村,这是树蛙部落的一个新尝试。树蛙部落的设计理念起源于一个可爱的树蛙,只有在生态环境零污染的地方,才会有树蛙的出现,这符合树蛙部落“采用环保可持续的材料,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

    “树蛙部落的房子本身就像有机生命体,它会和自然一起呼吸成长,我们摒弃了传统工业化的建造方法,选择本土的自然原料手工打造,将当地的石材、竹林、砖瓦,变成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哪怕20年后,树蛙部落的民宿全部迁走,这里还是原原本本的自然风貌,不留一丝现代化的痕迹。”乡伴文旅副总裁、树蛙部落创始人付丛伟自项目建设开始即严守原生态的环保底线。

    这样的说法并不是信口开河。3月初,记者在现场看到,沿星江河畔,每一栋树屋都打破了传统房屋的既定模式,它们坚持贴合星江河生态设计民宿,石材、木头、砖瓦、竹子等尽量就地取材;建造过程不使用复杂高科技工艺和大型机械设备,尽量人工取材建造。

    这样的理念,给了村民启发:人的巧思和创新,能赋予当地自然生长的古楠木林、大樟树、村庙等资源以更大价值。

    在设计师的设计文稿中,有民俗文化记忆区、马家市集区、乡村舞台区、匠人工坊等。在这样的规划中,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了――原有的村民委员会办公楼变身游客服务中心,土地庙被打造成清雅的白墙黑瓦的房子,与集市连为一体……传统文化传承与旅游经济发展共生共存。

    “项目的建设仍在继续,前期打造了几栋样板房,当地的工程队和村里老百姓感觉很新奇,新思维的融入让更多人看到马家村的未来。”紫阳镇副镇长史乐尧介绍,自从树蛙部落一栋栋造型别致的木屋和球形屋在村里出现后,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来参观的游客更是有增无减,有些外出村民感受到了变化,已经悄悄返乡准备上马甲路纸伞、面包坊等各种生意了。

    摆脱同质化,星江理想村是婺源民宿的二次升级

    进入春季,婺源进入“花时间”,一批批来自全国的游客走入田间地头的油菜花地,他们为婺源带来了高流量,但单一的赏花经济,也给婺源旅游如何摆脱同质化、实现升级带来了考问。

    “回归到人的需求才算是抓到痛点。现代人都在寻找乡愁,婺源离江浙沪近,有大量高端客源,多元化的文化呈现,才能承接高品质的消费者和中高端客流;旅游产品的升级和旅游产业转型,才能拉动片区的整体发展。”朱胜萱不讳言“树蛙”的野心。“树蛙”是一个曾入围WAF世界建筑设计大奖的旅游项目,自带网红属性,它更贴近现代生活并具时尚元素,有助打破婺源资源的单一性,引来更多年轻人回归乡村体验度假,进行城乡的交流与融合。朱胜萱不认为自己是做一个单纯的民宿,而是打造一个生活度假体验区。

    用最少的土地资源,提供最环保的入住体验,用智慧和创意解决旅行生活问题。引入了高端个性民宿,政府则着力于盘活村里的闲置资源,以弥补中低端住宿需求。眼下,“共享”成了马家村的热词,村民自住房屋闲置楼层进行登记改造对外统一运营,村民会做什么拿手好菜进行登记,统一在APP上为入住民宿的客人提供特色菜预约服务;文创中心售卖当地村民的文化产品……老百姓从最初的被动进入主动,星江理想村的打造,有望带动当地从业人员50至100人。

    葛健介绍,理想村的打造思路是将经典的“树蛙”、穹顶屋和村落融合在一起,结合婺源民俗、工匠技艺、水上活动等,在保证生态的前提下,在单一住宿业态中置入更多功能,形成中高端住宿体验和文化体验相结合的生活方式。这是对整个婺源民宿产业二次升级的探索。在此基础上,通过品牌包装和创新经营模式,让美丽经济和美丽乡村融合发展。

    接触到了全新理念的马家村村民看到了创新的希望,他们正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迎接未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