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山水之间逐梦“绿富美”
  • 山水之间逐梦“绿富美”

    时间:2019-03-20 15:33:23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龚艳平

    萍乡湘东区麻山镇幸福村春意盎然。

    本报记者 龚艳平 文/图

    3月2日,走进萍乡市湘东区麻山镇幸福村,只见青山如黛、绿水绕村、农舍整洁、大棚整齐……曾经的穷山村,因为发展旅游产业,如今已成为萍乡市民休闲的“后花园”,村民们也富起来了。

    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穿行于全省乡村和山水间,记者真切感受到旅游扶贫给许许多多贫困群众带来的变化。

    旅游扶贫有力量

    明月山温汤镇水口村地处群山之中,村民曾经靠贫瘠的梯田过活。“以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买化肥要从镇上挑着扁担靠两条腿走回来。”水口村老支书乐国顺说,近年来村里旅游业发展很快,前年柏油马路直通村口之后,游客多了起来。目前,水口村已发展农家乐35家、精品民宿5家,去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这是全省围绕脱贫攻坚,用旅游激活“美丽经济”,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样本。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我省逐渐形成了“看得见巨变,留得住乡愁,富得了百姓”的旅游扶贫路子。目前,全省乡村旅游由点及面、串珠成链,覆盖面越来越广,形成了昌九、大赣西、赣东北、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罗霄山脉集中连片贫困区域等5个乡村旅游聚集区,带动数以百万计的农民脱贫致富。

    据统计,2017年,全省通过旅游扶贫推动59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旅游就业、农产品销售、临时用工、经营性收入、资源、资产入股等方式辐射带动3.94万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旅游扶贫有经验

    我省围绕脱贫攻坚,不断创新旅游扶贫方式,推动红色旅游、文旅融合、乡村旅游等和脱贫攻坚相结合,用“旅游+”思维破解“美丽的贫困”难题,取得了成绩,也积累了经验。

    红色旅游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井冈山神山村推出“精准扶贫大讲堂”体验教学,带动35家农户经营餐饮住宿、民俗体验等,每户贫困户每年平均收入2.3万元。瑞金依托红色旅游产业,采取“红色旅游整村推进”“红色旅游商品+合作社”等模式,带动全市2100名贫困户增加收入。

    文旅融合是大势所趋。我省通过特色节庆活动、旅游演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等路径深入推进精准扶贫。鹰潭市利用丹霞生态美景打造出大型实景演出《寻梦龙虎山》,剧组420名演职人员中,290人来自附近农村的贫困户,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4万余元。各地还推出了《梦里老家》《遇见武宁》《井冈山》等大型旅游演艺项目,周边乡亲白天在田间劳作,夜间兼职当演员,收入大增。

    重点景区是旅游业的龙头与标杆。我省重点景区在不断提升品质过程中,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村共同发展。抚州大觉山积极实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模式,惠及贫困户414户。大余丫山探索乡村旅游扶贫运营模式,为大龙山村230户贫困户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户均收入超2万元,使该村摘掉了贫困村帽子。

    旅游扶贫有政策

    我省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农村,这些地区大部分生态良好,具备发展旅游的条件,实施旅游扶贫的潜力和空间大。据测算,全省具备发展乡村旅游基础条件的贫困村(组)约2000个,约占全省贫困村总数的60%。可以说,实施好旅游扶贫将对全省“决战同步全面小康”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017年,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等10多个部门和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我省741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8年6月,我省推荐资溪、东固、瑞金等贫困县申报的10个重点旅游项目获得国家支持,下达市县旅游扶贫资金4000余万元。借力东风,全省各地正积极推进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让更多贫困人口参与分享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

    我省突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全省旅游扶贫规划布局。2018年5月,我省印发了《关于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将旅游扶贫作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重点推进,提出从政策指引、旅游投入、规划帮扶、项目倾斜、品牌打造等方面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旅游开发。扶持农民工返乡进行旅游创业就业,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示范品牌和创客示范基地。

    目前,省文化和旅游部门正在抓紧时间出台旅游扶贫规划,积极推进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同时,各地也在积极争取中央旅游发展基金支持,充分发挥省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作用,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