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 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

    时间:2019-03-05 17:34:12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郑 颖

    近日,永丰县七都乡井心村白茶园郁郁葱葱,美如画卷。近年来,当地着力扶持农民发展白茶产业,在脱贫攻坚中走出茶旅融合、生态致富之路。特约通讯员 刘浩军摄

    本报记者 郑 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全省上下不断增强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的历史使命感与政治责任感,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直接抓、部门行业合力扶、扶贫单位倾心帮、驻村干部和基层党员干部结对包的攻坚格局,贫困地区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贫困群众收获满满的获得感。

    295万多群众告别贫困开启新生活

    这个春节,对鄱阳县芦田乡源村的贫困户胡达广来说可不一样,家里搬了新房,多了两口人,还有一个第三代正在妈妈的肚子里茁壮成长。“如果不是脱贫攻坚,我哪过得上这样的好日子,以后我可以享儿孙福喽。”胡达广高兴地说。

    胡达广原来一家4口挤在一栋20世纪70年代建的土坯房里,他身体不好,妻子有残疾,两个儿子30多岁还没结婚。2016年,被列为贫困户后,一系列帮扶政策随之而来,政府在集镇帮他们建了新房,还给老胡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两个儿子也学了技术当起了泥水工。去年,他们一家光荣脱贫。

    江西作为著名革命老区,区域性整体贫困较为突出。全省100个县(市、区)中,有原中央苏区和特困片区县58个,其中,罗霄山脉连片特困县17个,贫困县25个;省“十三五”贫困村3058个,包括269个深度贫困村;2013年末的贫困人口达346万,贫困发生率9.21%。

    怀着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怀着对人民最浓的情,2014年,省委省政府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因地制宜,种种“加强版”“创新版”的脱贫攻坚方法不断推出,一批“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很多像胡达广这样的贫困户开始了新生活。

    去年,我省还制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扎实开展“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冲刺”三大行动,一块块硬骨头正在啃下来。截至目前,全省有8个贫困县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10个贫困县达到摘帽条件;295.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38%;省“十三五”贫困村累计退出2671个。

    3058个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两条潺潺小溪萦绕着信州区秦峰乡老坞村,白墙灰瓦,修竹残荷,鸡犬相闻。谁能想到,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去年,老坞村成为上饶市重点打造的秀美乡村精品点,面貌焕然一新。再加上新改建的320国道沿村而过,原来偏僻的老坞村,现在距离城区只有20分钟车程。瞅准商机,老坞村搞起了乡村旅游。春节期间,村里还请来了市歌舞剧团演出助兴,整个长假,接待旅游人数突破了1万。

    贫困村在变美,是全省3058个“十三五”贫困村的共同变化。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针对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我省着力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18年,全省共安排村庄整治资金49.37亿元,全省新改建农村公路2185公里,通车里程已达10.3万公里,25户以上自然村实现“村村通”水泥路;贫困村村部所在地全部实现4G网络覆盖和通光纤宽带;下达贫困县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省级以上投资4.11亿元,解决和保障贫困人口饮水安全40.8万人。

    以前贫困村环境差,不仅是基础设施薄弱,还因为破旧危房多、猪圈牛栏杂。因此,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很多贫困村结合秀美乡村建设,积极引导村民拆违拆临,在拆出的大片空地上又新建了村小学、村卫生计生室、农村体育休闲场所等公共服务设施,让群众的生活更加便利。

    如今,越来越多的贫困村环境干净整齐,孩子们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课,村民们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医疗服务,老人们还可以到休闲广场跳个广场舞……用老坞村村民祝洪满的话说:“贫困村变得跟城里一样了,现在轮到城里人羡慕我们啦。”

    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对接

    初春时节,记者来到已经脱贫的宜黄县梨溪镇里阴村,放眼望去,只见一望无际的油菜,平坦得如同一整块铺展开的绿毯。这在以丘陵地貌为主的宜黄县并不多见。

    “去年,我们争取500多万元资金,大干3个多月,建设了1000多亩高标准农田。”村第一书记黄智武说。“现在地整好了,种什么都划算。”村民方文华准备把水稻制种面积翻一番。土地流转的价格也从每亩60元升至300元,村民从中得到了实惠。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目标,全方位地概括了群众在解决温饱问题后的更高需求,成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为此,我省坚持脱贫攻坚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扶贫开发同社会保障统筹衔接,把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打牢实现脱贫、逐步致富的基础。

    在产业发展上,坚持长短结合,按照既短期见效快、又兼顾长效持续增收的要求,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业265.2万亩,养殖家畜107.1万头,养殖家禽7500万羽,水产养殖38.3万亩。全省贫困村普遍兴办村集体经济、组建专业合作社,去年81.85万户贫困户获得产业发展扶持。我省还立足长远,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为契机,计划用4年时间整合资金360亿元,集中力量建设1158万亩高标准农田,为乡村振兴提供基础保障。

    同时,积极探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长效机制,研究解决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政策支持问题,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努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脱贫,确保遇困、遇病、遇灾不返贫。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