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骨头难啃嘴不松 心有百姓必成功
  • 骨头难啃嘴不松 心有百姓必成功

    时间:2019-02-28 17:27:59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骆 辉

    制图:李芳

    本报记者 骆 辉

    在农村,虽有“过完元宵节,才叫过完年”的说法,但记者元宵节前在于都县采访却发现,这里的百姓、贫困户、扶贫干部早已投入火热的生产一线。

    “我们既是贫困县,又是人口大县,还有58个‘十三五’贫困村、36个深度贫困村,11687户42880人待脱贫。脱贫攻坚,越到后面任务越重,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必须嘴不松、气不泄,持之以恒抓紧抓好。”于都县扶贫办主任张武华说。

    山里飞出“金凤凰” 产业扶贫效益好

    ●【镜头】

    2月18日下午2时,记者乘车从于都县城出发,约一个小时后抵达位于岭背镇禾溪村一座山坡上的肉鸡养殖基地。贫困户谢文英正在鸡棚喂食,这批三天前刚从江苏运来的鸡苗,由于长途跋涉及气温下降,需要特殊的照顾。

    对于拥有26个村、8万多人口的岭背镇,找到合适的产业发展之路,是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这条路,如何走?“作为农业大镇,种植和养殖无疑是最佳出路,但受技术、市场等因素制约,往往会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岭背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站长钟卫东直言,只有把风险降到最低,农民才敢一试。

    2016年初,江苏泰州和盈畜牧有限公司来赣州考察,一眼相中岭背镇是个不错的投资之地。当年3月,公司在于都成立江西栖岭农牧有限公司,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致富能人”的模式,带领农户发展肉鸡养殖。目前,岭背镇26个村均成立了肉鸡养殖合作社,建设鸡棚面积12万平方米。按每年出栏3.5批成鸡计算,每年可出售42万羽,可给当地百姓带来近百万元收入。

    为抓好产业扶贫,于都县确定做大做强蔬菜首位产业,发展脐橙、油茶两大主导产业,推进肉牛、肉鸡等N个优势特色产业的“1+2+N”产业定位,组建了1个县级农林合作联社和361个“一村一品”合作社,吸纳贫困户现金入股资金5826万元。

    ●【点评】

    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千差万别,贫困户经营能力也不尽相同,发展产业扶贫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等,方能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

    兜底有保障 政府来养老

    ●【镜头】

    在贡江镇宣传统战委员、新地村党支部书记姚立红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村民余小金居住的临时过渡房。这套两室一厅的房屋,被老余夫妇收拾得干净整洁。

    老余今年61岁,一生没有生育儿女,领养的一个女儿长大出嫁后,家中只剩他和老伴。老余所说的“家”,是地处新地村的一栋破旧瓦房。去年5月,新地村纳入整体征地拆迁范围。按照方案,老余可得到一套住房、一间店面的补偿,今年底有望搬进新家。老余给记者算了算收支:老两口每月可领取700元五保金和669元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除去看病自付的少部分医疗费外,生活还能过得下去。老余说,放在半年前,他连想都不敢想。

    对于完全没有能力自主脱贫的贫困户,于都县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全力织密社会兜底保障网。来自县扶贫办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该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17495户47992人,纳入建档立卡的农村低保对象15099户43239人,累计支出农村低保金1.56亿元;农村特困人员2598人,累计支出特困救助供养资金1543万元;医疗救助惠及困难群众7286人次,累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844万元;临时救助2567人次,累计支出临时救助资金961万元,四大兜底保障扶贫项目累计支出资金1.99亿元。

    ●【点评】

    多年攻坚,剩下未脱贫的贫困户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没资金缺技术,或者年纪大、身体差等问题和困难。对这些贫困户,唯有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方能履行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

    老乡不脱贫 队伍不走人

    ●【镜头】

    18日晚上7时,岭背镇谢屋村第一书记刘海平,习惯性地利用晚上散步时间,走进贫困户家中聊聊天。这次,他来到贫困户谢庆荣家。“马上过完元宵节了,你今年有什么打算吗?”“还是出去弹棉花吧,现在家中有你们这些扶贫干部关心,外出做事也更放心了。”……这一聊,就是一个小时。

    “这几年,扶贫干部比亲戚来我家的次数还多,他们总是在尽力帮助我们。”谢庆荣对记者说。具体来过谢庆荣家多少回,刘海平也记不清楚了。2015年,在于都县城乡建设规划局任副股长的刘海平,来到谢屋村任第一书记,这一干就是4年。“我们去走访贫困户,村民总是不耐烦,背地里认为我们是作秀。”回忆刚到村里工作的情景,刘海平感觉束手无策。

    思前想后,刘海平认为只有从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入手,才能真正赢得信任。接通自来水、完善入户公路、带老百姓报销医药费,随着一件件事情的解决,刘海平成了村里的“名人”。“现在走到哪,百姓都会主动打招呼;哪家弄了一桌好菜,还会邀请我们去做客。”刘海平说。

    为加强扶贫队伍力量,于都县目前有8个厅级领导、34个县四套班子领导增挂深度贫困村,37个正科级以上领导任“大村长”,全县6300余名党员干部扑下身子抓脱贫,打造了一支“老乡不脱贫、队伍不走人”的帮扶工作队。

    ●【点评】

    苏区干部好作风,曾是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干部优良思想作风和过硬工作作风的生动写照。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在脱贫攻坚中传承和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就能把工作做得更扎实、更有成效。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