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绿色发展意正浓
  • 绿色发展意正浓

    时间:2019-01-08 17:20:40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郑荣林

    本报记者 郑荣林

    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长江宛如一条巨龙,托起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大的发展,而是要立下生态优先的规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既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有之义,更是江西的必然选择。3年来,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实施给江西带来的宝贵机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在转型升级中激活新动能,经济增长“含金量”和“含绿量”同步提升,一江带全局,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在长江之滨的湖口高新区,核心区面积仅1平方公里的海山科技创新试验区,成立短短1年多时间,聚集了3家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后工作站,吸引了中科院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环保创新中心等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入驻,还有20家科技企业在这里孵化。这些“上面不冒气,下面不跑水”的科技型企业,尽管现在还很弱小,却是湖口经济的未来,推动当地工业从“一钢独大”向“高精尖”“绿富美”转变。“资源消耗型企业、高能耗型企业一概不引进,我们要依托创新驱动发展。”湖口县有关负责人说。

    省长易炼红在九江调研时指出,园区和企业要转变观念,创新发展的方式、路径和机制,不断延伸产业链,促进集群化发展,打造支柱产业,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筑长江沿线现代产业带。

    抓住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契机,我省适应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求,紧紧扭住创新驱动“牛鼻子”,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转型升级中培育新动能,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升级紧密结合,积极吸引长江流域生产要素加快集聚,不断提升经济“绿色含量”。

    新动能培育做“加法”,“一产一策”推动航空、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去年1至11月,我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6.1%,高于全部投资14.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1.5%,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9%,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3.4%,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曾几何时,我省长江沿岸产业分布“重”“慢”“旧”较为明显,严重挤压了高质量发展空间。如今,落后产能做“减法”,加快淘汰煤炭、“小化工”、烟花爆竹等落后产能,破除低效供给、低端产能已成为沿江县区共识和行动。

    我省实行更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去年1月至11月,全省共审批环评文件5300余个,其中省本级审批87个,未发现在全省长江干流、主要支流和鄱阳湖周边岸线1公里范围内审批新布局化工、造纸、冶炼、石化、煤化工等项目。

    着眼实现“产业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对沿江现有化工企业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制定清退清单,计划到2020年1月底,长江、鄱阳湖、修河1公里范围内小化工企业全部关闭退出;其他区域内问题小化工企业全部关闭退出,停产的规上化工企业全部关闭退出;留存化工企业安全、环保、工艺、技改实施升级。与此同时,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通过3至5年努力,培育10个以上产值过百亿元企业、5个以上特色千亿元产业,打造万亿元临港经济带。

    在生态价值转换方面做“乘法”,我省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绿色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中医药产业、大健康产业等蓬勃发展,经济发展“绿色含量”不断提升。

    去年8月,石城县横江镇赣江源村收获了一块“金字招牌”――江西省美丽休闲乡村。千里赣江第一村的村民们扔掉了砍伐竹木的刀斧,关掉了造纸厂,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了赣江源景区和赣江源漂流,村民们吃上了“生态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帆,江西正以更强劲的新动能在长江“黄金水道”上远航。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