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家具的年轮
  • 家具的年轮

    时间:2018-11-29 17:24:05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邱辉强

    本报记者 邱辉强

    秋冬时节,南康大地依然勃发着无尽的生机。

    在中国中部家具物流园,满载家具的货车川流不息,每天都有价值超过两亿元的家具,从这里走向全国和世界。在南康区任何一个角落,用手机打开地图软件搜索“家具”,你可以找到成千上万条结果。家具企业、家具卖场、家具产业园、家具物流园,让你犹如置身一个“家具王国”。

    午后,暖阳洒在杜永红的脸上,回忆当年创业的艰辛,这位51岁的南康家具“第一人”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前面是门店,后面就是家具生产厂房,主要向路过105国道、323国道的司机和商旅销售南康家具。”

    1993年,杜永红在广东闯荡了几年后,率先回到家乡盖了个简易木棚厂房,办起了南康第一家家具厂。以他的出现为标志,南康这片“无中生有”的创业热土,用刨刀和锯条成就了一个千亿元产业集群。

    十万木匠下岭南

    南康素来商贸繁荣、民营经济活跃,被誉为“江西的温州”。这里人多地少,“男做木匠,女做裁缝”,木匠成为南康人主要谋生的手段之一。世界建筑史上堪称一绝的赣南围屋、“千年宋城”赣州许多历史遗存――八境台、郁孤台、浮桥等几乎都出自南康木匠的巧手。

    改革开放以后,珠三角的春风首先吹到了江西的南大门――南康。为了摆脱贫困,约有十多万南康木匠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越过梅关古道,南下涌入珠江之滨“淘金”。佛山市顺德区是全国最早的家具制造基地之一,当时仅在顺德区乐从镇就有几万名南康人从事木工和油漆工作,以至于业内流传着这样的说法:“没有南康的工人,就成就不了顺德家具。”

    “那时人多地少、生活艰辛,如果只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薄地,是很难有发展的。”文华家瑞家具董事长吴述文是南康第一代家具人的知名代表。1984年,为了谋生,他南下韶关做起了木匠学徒,帮人打造木风车、床、柜子等农具或嫁妆。“一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刨刀和锯条不离手,很苦。”吴述文说。

    上世纪80年代末,顺德家具产业发展迅猛。凭着一身好手艺,吴述文进入当地一家家具厂,操起电钻、电锯等机械化工具,成了一名熟练的家具产业流水线工人。但让吴述文和千千万万打工者苦闷的是,长期与妻子、孩子分隔两地,背井离乡,午夜梦回,思乡情切。

    “当时家具行业的利润很高,一套实木沙发能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自己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帮别人做出了精美、价高的沙发等家具,自己却只能拿到很少的工钱,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随着打工时间的延长,吴述文很快摸清了家具行业从设备采购、生产到销售等一系列环节。1996年,吴述文结束了12年的打工生涯,怀揣着多年攒下的4万元,回乡办起了文华家瑞家具。

    当老板也并非轻而易举。厂子虽然办起来了,资金、销售、管理等一大堆的困难也来了。吴述文告诉记者,自己算是幸运的,不少南康第一代家具人初期办厂都失败了,像杜永红先后办了三个沙发厂都失败了、蓝天木业的刘学春也经历了一次办厂的失败。但在困难面前,南康家具人没有气馁,失败了就邀集几个同乡,重整旗鼓,从头再来。

    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行。时代大潮中,机遇总是垂青那些目光敏锐的先行者。以杜永红、吴述文、刘学春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南康家具人,如今基本都成为家具行业的知名企业家或管理者。

    家乡创业潮头起

    太多的渴望,太长的等待。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兴起了新一轮创业兴业、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南康家具伴随着民营经济发展的步伐,开始了追赶世纪潮、实现历史性跨越的崭新一页。

    与杜永红、吴述文一样,怀着对自己创业当老板的强烈愿望,一大批在广东闯荡的“打工仔”,不仅开阔了眼界、学到了技术,还积累了可观的资金,纷纷回乡创业。到了1994年,南康家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据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有3000多人返回南康创业。105国道旁,康唐公路沿线,家具厂一字排开,鳞次栉比。一时间,南康20个乡(镇、街道)“村村冒火、户户冒烟”。

    从“打工仔”到家具业主,这些大大小小的老板并没有很高的文化,但是他们身上有一种不怕吃苦失败、勇于拼搏创新的精神。“当时的厂房就二三百平方米,聘请了七八个工人,自己既当厂长,又当财务,有时还要当厨师。”吴述文告诉记者,企业几乎是跟着感觉走,走到哪里算哪里。摸着石头过河,在市场搏击中成长壮大,第一代南康家具人创业充满了艰辛。

    江西省家具协会会长何炳进告诉记者,当时南康家具能“异军突起”,是因为具备了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1994年我国开始推进住房私有化,随着商品房抢手而家具市场井喷,这是天时;1996年京九铁路通车,南康家具有了销往全国的交通大动脉,这是地利;而当时南康党委政府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提供宽松环境,对家具业实行“放水养鱼”政策,这是人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时南康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诸如减半收费,先开工、后办照等,为家具业的发展锦上添花。太窝乡基础薄弱,却由乡里出资架设了一条高压专线,同时简化一切手续,一下就有数十家家具厂开工。唐江镇以镇政府的名义,到地区为家具厂贷款近百万元作启动资金。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使南康由广东的“一个车间”,变成了蜚声南北的一方市场。

    进入2000年,家具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中国家具市场迅速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问题也随之而来,一些企业主急功近利,在原材料加工时缺少了烘干等重要环节,导致家具易开裂、变形,质量低劣。南康至今仍然流传一个笑话:一位广东客商当时买了一套南康的实木沙发,等他度假回来后,发现沙发竟然长芽了。为此,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发出消费警示,提醒市民不要购买南康家具。

    草根产业是最具活力的产业,但也是最脆弱的产业,南康家具“水货”多的消息传开后,家具产业面临灭顶之灾。生死存亡之际,各家具企业率先行动起来,他们纷纷投入资金建烘干房,资金一时比较困难的企业则采取合伙的方式建。当地党委政府也行动起来,严控家具生产企业准入条件,规划了五大家具生产区;对实力较强的企业,实行降低税负、协助贷款、注册商标等帮扶措施。

    经过政企齐心努力,南康家具逐步摆脱了“水货”危机,步入了快速发展之路。

    转型升级觅新路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南康家具产业有了量的原始积累,到2012年产值突破百亿元。但长期粗放式发展,全区家具多而不强、产品同质化、低端化严重。从2012年开始,南康提出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并规划建设万亩南康家具产业园,让一批规模企业进入园区发展。

    南康家具产业促进局局长李庆伟告诉记者,南康树立全产业链理念,搭建了九大平台,包括国家级内陆口岸、国家级检测中心和一年一度的国家级博览会,解决了家具生产集约化、规模化,进口木材直接通关和检验检疫等问题,最终形成了完善的家具产业链配套。江西维平创业家具公司董事长刘维平向记者表示:“我们的产品在‘家门口’就可以获取产品‘信誉证’‘身份证’‘通行证’,这九大平台为企业提供的不只是方便,还有成本的大幅降低。”

    2016年,南康区委区政府在学习浙江义乌、温州产业成功转型的基础上,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家具产业“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标准厂房建设,让企业“拎包入驻”“拎包生产”,推进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目前已有1000多家家具企业主动“升企入规”, 建成和在建标准厂房逾600万平方米。

    江西家有儿女家具有限公司是第一批“入规入园”企业,董事长申飞说,入驻标准厂房缓解企业的投资压力,还提升了消防安全条件,企业生产环境焕然一新,现在欧洲客户来“验厂”都竖起大拇指。

    “对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南康家具仍存在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大、创新研发能力不足、话语权不够等问题。”李庆伟说,当前南康家具产业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近年来他们在研发设计、打造品牌、智能制造等方面发力,助推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自动化砂光线、机械手自动码垛、多机联动生产……在雅思居智能生产车间,记者看不到几名工人,但这里的产能惊人――过去一个月只能生产2000把椅子,现在一天就能生产8000把。雅思居家具总经理兰飞说,今年4月,雅思居与中国航天云工业平台、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合作,联合打造了全国第一条实木椅智能化生产线。产能提升了,交货期缩短了,质量有保障了,每把椅子的成本降低了。正是凭借着技术创新带来的竞争力,今年7月他们硬是把一位与马来西亚家具企业合作了十多年的印度大客户“抢”了过来。据了解,目前,南康已有66家企业建立了智能制造车间,100多家家具企业实施“机器换人”项目。

    在家具产业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品牌建设愈发关键。记者走进南康区家具产业促进局的一个会议室内看到,家具产业“大咖”云集,讨论热火朝天。原来这里正在谋划“南康家具”区域品牌使用的问题。今年5月,“南康家具”成功注册成为全国首个以县级行政区划命名的工业集体商标,品牌价值突破100亿元,高居全省制造业第一。李庆伟告诉记者,南康将采取“母子”商标运营模式运作,实现家具“一物一码”全程追溯。

    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通过一次次升华和嬗变,南康家具实现了华丽转身。2016年,南康家具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

    老区阔步开放路

    走进南康区赣州港,一辆辆叉车、巨大的龙门塔吊正繁忙作业,一批批进口木材在赣州港落地,一箱箱出口家具从这里走向世界。

    而几年前,南康家具却还一直被木材成本高困扰着。南康林木资源匮乏,用来做家具的木材原料80%依赖进口,多道贩运成本很高,导致南康家具产业利润空间小、附加值低,产业升级步履维艰。

    2016年,“赣州港”正式开通,这是全国县级城市第一个内陆口岸。南康与欧洲的来往运输时间从过去的45天降至15天,每立方米木材进口综合成本减少900元。

    “赣州港的建成,我们是最大受益者。仅去年一年,我们企业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超过1000万元。”江西汇明生态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曾瑞明告诉记者,以前公司产品出口要到南昌和广东送检,还要到深圳盐田港调运空集装箱。赣州港建成运营后,这两样都省了,不用再从别处调运集装箱,在家门口就能完成所有报检报关手续,企业成本大大降低,通关效率明显提高。

    赣州市副市长、南康区委书记徐兵告诉记者,赣州港的建成运营,使南康从开放的“末梢”变为开放的“前沿”,成为苏区振兴发展由“输血”到“造血”的战略引爆点。目前,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木材进入南康,家具发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木材买全球、家具卖全球”,全区外贸企业由2014年的3家猛增到现在的400多家,2017年南康家具产业集群产值达1300亿元。

    南康区总人口90万,其中40万人从事家具行业,家具产业已经不仅关系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关系着很多人的就业和生活。“一业兴带动百业旺”,南康家具已经从民间自发的草根产业,变成了南康区的首位产业、富民产业、扶贫产业。尤其是一批龙头家具企业将就业机会优先给予贫困劳动力,帮助近万名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

    八百多年前,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站在南安府的一块高地上,发出了“大江东去几千里,庾岭南来第一州”的赞美。今天勤劳勇敢的南康人,正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以创新的姿态、以改革的伟力、以开放的胸怀,续写新的传奇。

    【亲历者说】

    回顾南康改革开放的探索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南康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始终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南康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号召,要“不以江西为世界、而以世界谋江西”,更加坚定了我们开放发展的信心决心。下一步,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和赣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力争五年内实现中欧班列和铁海联运班列年开行2000列,年吞吐量200万标箱,把赣州港打造成为全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的桥头堡。

    ――赣州市副市长、南康区委书记 徐 兵

    【见证者说】

    南康家具产业的成功,给了我们以下启示:一是一个地方的发展不能好高骛远,应切合地方实际,专注做大做强自己的优势产业。南康就是依靠“做木匠”的传统,以工匠精神矢志不渝在家具产业里面摸爬滚打了近30年,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改革创新,不仅做强了优势产业,还带动了其他产业一起发展。

    二是一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党委政府要始终以创新发展的政治智慧、刀刃向内的改革勇气,坚持问题导向,大刀阔斧改革创新。南康家具能有今天,正是在历届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的积极引导下,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转型升级中“转”出了一片新天地。

    ――赣州市商务局局长、南康区原副区长 钟定岩

    【专家建议】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民营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今已经占据经济的五分之三强,但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如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存在总量还不大、传统产业占比多、科技创新能力弱等短板。我省要实现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要从“三力”上做文章。

    一要增强民营企业家发展的动力。民营企业家不仅是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更是为社会创造财富,创业是光荣而神圣的事业。要在政策导向、舆论宣传上形成高度重视民营企业发展、尊重民营企业家的氛围。

    二要激发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一个地方发展的优势不是你拥有多少矿藏资源,而在于你拥有的人才。一个企业的活力在于人,人才是强企之本。要把对民营企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引进纳入全省人才强省计划中,有了足够的人才,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就会活力四射。

    三要提升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力。高质量发展一定是建立在科技高地上的发展,要通过政府设立科技引导基金、产学研相结合等方式,改变我省民营企业创新投入不足、科技水平不高等问题,帮助民营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把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江西省工商联副主席 洪跃平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