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骚扰电话怎么治?善于取证好举报 共同参与齐出招
  • 骚扰电话怎么治?善于取证好举报 共同参与齐出招

    时间:2018-11-04 21:07:29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蔡颖辉

    “地铁站旁公寓要不要?”“贷款需要吗?”“孩子英语成绩怎么样?来我们学校试听一节课吧?”……开车时、开会中、午睡时,不时接到广告骚扰电话,令人不胜其烦。

    从国家到我省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文件和整治方案,但广告骚扰电话并不见减少。对这类广告骚扰电话应该怎么治才见效?11月1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利益驱使电话营销成顽疾

    “商业性广告电话干扰了群众正常生活,社会反映强烈。”省通信管理局信息通信管理处处长谢劲良告诉记者,“为有效治理商业性广告电话骚扰,在修订《江西省电信条例》时,我们授权通信企业可以对违规拨打商业性广告的电话暂停或停止服务。”

    电话广告骚扰这么猖獗,背后必然涉及利益,有不少企业专门从事这项业务,不断通过网络求职平台招聘“电话营销人员”。

    记者辗转联系上曾做过贷款电话营销员的小涂,他向记者讲述了其中的内幕。

    “入职就要办5张手机卡,不管用谁的名义办。培训3天后上岗,实际上就是靠软件自动拨打号码,然后机械地问对方是否需要贷款,尽量拖住对方不要挂电话,勾起对方对贷款的兴趣。每天必须拨打完500个电话才算完成基本任务。”小涂告诉记者,有时拨打电话太密集,手机卡会被锁定无法拨打,这时候公司会提供新卡。“所以,手机上标识广告电话的软件效果不是很好,一个电话被标记多了没人愿接听,我们就换张卡再打。这半年时间,我们看老板买了宝马车、几个店面,而我们每天都会因骚扰被骂,这是我离职的主要原因。”

    在有些人心目中,电话营销是一个拥有“护城河”且无法律风险的“蓝海”行业。一个小涂离开,其他“小涂”在利益的驱使下又冲进这个行业,既骚扰别人,也被别人骚扰。

    相关部门进行整治

    10月1日实施的《江西省电信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电信用户同意,不得向其拨打商业性电话或者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电信用户同意后又明确表示拒绝的,应当停止向其拨打商业性电话或者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建立违反前款规定的商业性电话或者商业性电子信息的举报、监测、预警、处理机制,发现违反前款规定拨打商业性电话或者发送商业性电子信息的,应当暂停或者停止为其提供相关的电信资源或者服务。

    8月开始实施的《江西省通信行业骚扰电话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中提出,对拨打骚扰电话的用户,应依据协议约定进行处置并追究违约责任,涉及违法违规的,要及时报相关主管部门。

    “我们对治理广告骚扰电话比较重视,《江西省电信条例》第三十九条的内容就是我省在国内率先提出的。”谢劲良表示,之前,省通信管理局组织省内通信运营企业从严控骚扰电话传播渠道、全面提升技术防范能力对骚扰电话进行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仅从技术层面,很难彻底解决电话骚扰问题,特别是点对点的广告电话拨打,无法在技术上解决。

    网上平台让举报更便捷

    打击社会顽疾,必然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群众举报就是整治骚扰电话必不可少的一环。但现实情况是,要举报就必须先取证,绝大部分人认为取证过程麻烦,不愿多事,使广告骚扰电话愈加猖獗。

    记者了解到,其实取证环节并不是很繁琐。群众在接到骚扰电话时,打开免提,用另一部手机在旁边拍摄视频。有了这段完整的证据后,可通过12321电话举报,提交相关证据。

    “以前,这些证据要当面提交,为方便群众,加强对违规的商业性广告的打击,我局建立了网上举报平台,让群众举报更方便快捷。”谢劲良说,只有群众积极参与进来,勇于善于举报,全社会共同参与,广告电话骚扰这个社会顽疾才能得到有效治理。

    本报记者 蔡颖辉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