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近半个世纪为母寻江西娘家人(图)
  • 近半个世纪为母寻江西娘家人(图)

    时间:2018-09-11 18:26:15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

    辽宁一86岁老太太寻找叔伯外祖父、江西近代名人裴汝钦的后人

    本报开通寻亲热线13694882273 希望知情者提供线索

    文/图 全媒体记者石鹏

    中国江西网讯 浸入血脉的亲情,始终让人无法割舍。9月初,樟树市临江镇政府收到了一封发自辽宁抚顺的信函。写信之人是今年86岁的老奶奶杨健,她希望能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寻找失散多年的叔伯外祖父(外祖父的兄弟)的后人及相关信息,以了却母亲的心愿。老奶奶的叔伯外祖父为江西历史名人,名叫裴汝钦,清江(今樟树)临江镇裴家园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1911年任安徽省长,但未到职,民国十三年参与编修《江西通志》。

    裴汝钦故居里的天井

    村民周享辉向记者讲述裴家园的辉煌

    裴汝钦故居外墙

    感恩抚养母亲成人 辽宁86岁老太江西寻亲

    虽然已86岁高龄,但老奶奶思维清晰。在她的脑海里,近半个世纪以来,寻找叔伯外祖父裴汝钦的后人等相关信息,是她和家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我母亲叫裴翠姣,后改名裴友贞,裴汝钦老先生是我叔伯外祖父,但我母亲是由他老人家抚养成人,视如己出,直到结婚后才离开他,随我父亲迁到湖北武汉。”9月9日,老奶奶杨健电话里告诉记者,她母亲结婚后曾带着姐姐看望过外祖父,后来由于历史原因,与裴家失去了联系,这成了她一生的遗憾。

    上世纪70年代末,老奶奶的大哥曾到樟树老家打听舅舅(裴汝钦的儿辈)的消息,但没有联系上,听说裴家迁到南昌去了。“我们姊妹现在剩下4个人,分别住在武汉、西安、北京和抚顺,心中始终惦念此事。”老奶奶说,前不久,她二哥的孩子因公出差到江西,与临江镇政府取得了联系,并得知外祖父家的老宅子还在。

    “有了外祖父的消息,我们后辈都感到很欣慰,遗憾的是,我们家只有我大哥知道舅舅的名字,可惜他已过世,现在我们姊妹都不知道外祖父后人的信息。”老奶奶说,经过再三考虑,她于今年8月28日给樟树市临江镇政府写了封信,想求得一些有关外祖父的资料和诗集,以了母亲的心愿。同时,也期盼能获得寻找外祖父的后人的线索。

    裴汝钦为江西近代名人 曾拒袁世凯高官厚禄诱惑

    临江古称“石龙城”,这里人杰地灵、文化发达,素有“文献之邦”的盛誉。裴汝钦就是当地的历史名人之一。

    据《清江诗萃》序言记载,裴汝钦(1866年―1940年),字建诚,又字鉴澄。清江临江镇裴家园人,民国《宁德县志・卷之十三・职官志》有传。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两年后开始宦游福建,历任宁德、诏安、浦城、侯官、瓯宁、闽县等县知县。1911年任安徽省长,因辛亥革命爆发未到职。辛亥革命胜利后,被推举为福建都督府财政司次官、福建西路观察使。袁世凯曾诱以高官,但他力辞不就。民国十三年(1924年),裴汝钦参与编修《江西通志》。

    晚年寄寓南昌孺子亭旁,取宋亡隐居不仕的诗人翁森“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之名句,名其寓所为“见真吾斋”,并搜访断简零章,从中采集清末民初115位清江籍诗人古近体诗2298首,汇成《清江诗萃》。诗集编成后,清江县士人谓之“乡邦之大幸”。

    另辑有《汉南诗约》二十卷,著有《见真吾斋诗稿》《澹澹言》等。时人题其诗集云:“短长吟里吐芳馨,倜傥风流总性灵。佳句不辞千遍读,夜深挑尽一灯青。”

    裴汝钦故居保存完好 与当地其他裴氏无关

    1940年,74岁的裴汝钦去世。他的后辈究竟在哪开枝散叶?为此,记者驱车前往裴汝钦的老家樟树临江镇,试图寻找有关其后人信息的蛛丝马迹。

    9月6日上午,在临江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距离镇政府不远的民主社区民主街。在一栋三层小楼的后面,一栋带有厚重历史印记的老建筑赫然入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栋保存完好的老建筑就是裴汝钦故居。房屋面积达百余平方米,进大门后中间为厅堂,两边为房间,一边四间,共八间,前厅和后厅各有一眼天井,厅堂地面铺着整齐的青砖。

    “裴汝钦故居这一片,以前叫裴家园,占地至少6亩,除了住宅,里面还建了大戏台。”66岁的村民周享辉说,他老家就在裴汝钦故居的对面,仅一路之隔。因此,他小时候经常来裴家园玩耍,但从未见过裴家人,听父辈讲,裴家人很早就迁走了,但迁去了哪儿不清楚。

    采访中,记者得知距离民主街约4公里的樟树市洲上乡湖西村有裴姓人聚居。“既然有裴姓人聚居,那通过查阅族谱应该就能找到裴汝钦后人的信息。”周享辉说。然而,湖西村的裴姓族人却表示,他们没有族谱。另外,他们和裴汝钦这一支裴姓也没有任何关系。

    裴家园地处当年粜米街 裴汝钦对清江深怀感情

    据《临江镇志》记载,民主社区民主街在民国以前,含孝感坊、鲁家、粜米街。民国时期,统称三民街,北起万胜门,南至府前街,为金融、商业和居民区。1967年,改为兴无街,1981年改为民主街并沿用至今。

    临江镇党委书记傅凌云告诉记者,从现在的位置来看, 裴家园就在当年的粜米街。自从接到杨健老奶奶寄来的寻亲信函后,他还特意查阅了《清江县志》《临江镇志》等史料,以及《樟树古代诗词选》,发现裴汝钦对老家清江怀有深厚的感情。

    《樟树古代诗词选》就收录了裴汝钦多首关于描写家乡清江风景的诗。其中,最为知名的有《清江远眺》:年来幽兴在林泉,两屐花扶眼倍鲜。岭残云飞夕照,芦汀芳草染晴烟。红稀远树秋霜岸,绿漾轻桡野水天。强欲将身侣鱼鳖,多情鸥鸟竞相怜。

    樟树临江,鱼游树梢鸟栖波。如今,清江风景依旧在,可裴汝钦后人去向却成谜。如果你知道裴汝钦后人的线索,请拨打记者热线13694882273,一起为这段跨越近半个世纪的感恩寻亲,画上一个温暖圆满的句号。(江南都市 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