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绿水淘金
  • 绿水淘金

    时间:2018-08-30 19:19:42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黄继妍

    本报记者 黄继妍

    江西,处处都闪动着水的灵气、散发着水的魅力。鄱湖浩渺,赣江奔流,山涧小溪、流泉飞瀑……全省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有3700余条,面积2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70余个,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150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5%……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由水而生的国有企业――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做好“水”文章,打造了一条完整的水产业链。短短10年,从一家不足10人的企业,成长为拥有近6000名员工、437亿元总资产的集团公司,成为全国首家AAA级省级水利投资平台,书写了一个个水里淘金的精彩故事。

    从无到有,城乡供水一体化惠及全省1800万人

    “喝上这么干净卫生的自来水,是我们祖祖辈辈的梦想。”拧开水龙头,看着清澈的自来水直流而下,年过六旬的瑞金市云石山乡农民梁伟兵甜在了心里。他老伴感慨地说:“盼了多少年啊,现在的自来水,水压稳、水质好,用得放心,再也不用担心吃水吃出病来了。”

    受喀斯特地貌影响,长期以来,云石山乡严重缺水,特别是遇到旱季,村民要到几百米远的山上挑山泉水喝。为解决这个民生问题,瑞金市与江西水投子公司――江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让全市家家户户都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

    “我们投资70多亿元,在42个县(市、区)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每天供水规模400万吨,覆盖1800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超过630万人。”胡晓青是省水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说起城乡供水一体化,他如数家珍:“我们是江西最大的自来水供应商,供水区域超过全省面积的三分之一,城镇供水规模排在全国前十位。”

    时间拨回10年前。2008年初,一场罕见的冰冻灾害袭击江西,城乡大面积停电,东乡的自来水厂“罢工”。当时负责该项目的胡晓青,焦急地跑到旧货市场去买发电机,因为“没钱买新的”。

    缺钱,是当时江西水利建设的一大瓶颈。怎么破解?2008年3月9日,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5个月后,董事长齐伟走马上任。

    “省里给了100万元现金,划了几个小公司。我们在省水利厅借了3间办公室,一共不到10人,公司就这样办起来了。”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蔡益民是公司元老,回忆往昔感叹不已。

    创业是艰难的。他们一个县一个县跑,利用国企投融资平台的优势,帮助各地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第一个吃“螃蟹”的是乐平市。“当时,乐安河水被污染,老百姓都不敢饮用取自乐安河的自来水,希望有朝一日能喝上水库里的水。”蔡益民记忆犹新,改造要花几个亿,当地政府没有这个财力。

    2009年,乐平市与省水务集团签订战略协议,共同出资组建乐平润泉供水公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他们创新模式,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以企业为投资主体,一家公司运营、一张规划实施、一个标准建设、一个模式管理,打破了城乡供水割裂局面,让城乡居民喝上了水库里的“放心水”“安全水”。

    对比往昔,乐平农村群众这样说:“卖纯净水的倒闭了,修水壶的关门了,饮水机当废品卖掉了,老百姓节约了不少医药费。”

    胡晓青这样对比:“以前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人均投资不大,水质检测只有25项,没有专业团队,设施没几年就坏了。而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人均投资虽然略多一些,但水质检测增加到106项,还有专业技术团队保障服务。”

    2013年,乐平成为全省率先、全国前列的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典范,得到了水利部的肯定,被誉为“乐平模式”,全国各地前来学习的络绎不绝。“乐平模式”在省内迅速推广。胡晓青告诉记者,为了加快水厂建设,有的项目经理一年出差里程超过11万公里,几年时间跑坏了3辆新车。“通过几年的努力,江西的水利投资规模,从2008年前的全国倒数,跃升为全国前三。”

    现在,乐平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还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在接渡、众埠两个乡镇,水厂职工除负责维护供水管网外,还当起了快递员,打通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乐平润泉供水公司负责人杨琦说:“业务量多的时候,职工一个月可以增加一两千元收入。”江西水投还和阿里云签约合作,筹建网上交易平台,专营管道、阀门、水龙头等水务产品。同时利用水表进入千家万户的优势,挖掘水务数据,发展大健康产业。

    从水到山,护绿、做活60万亩养殖水面,以油茶为突破口向山上进军

    做城乡供水一体化,一个县3到5个亿砸下去,靠收水费根本回不了本。企业靠什么挣钱?齐伟说:“做水产业链。”

    盛夏时节,远眺庐山西海,碧波荡漾,风光怡人,游客流连忘返。就在两年前,庐山西海水面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网箱,酷渔滥捕、过度开发,水质污染;鱼儿产卵要越过千层网,生态系统岌岌可危。

    2016年,江西水投通过竞拍,“接管”了庐山西海33万亩水库面积。然后投入2000多万元,收购了渔船、渔网,通过禁港休渔、安置渔民等措施,使一湖清水渐渐恢复本色。

    庐山西海又叫柘林水库。像这样的大中型水库,江西有293座,数量排全国第二。近年来,江西水投通过市场化手段,控股了全省50座水库。很多人问齐伟:“你要这么多水库干什么?”他的回答是:保障城乡供水水源安全,盘活水库及周边山林,把江西的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以前庐山西海的胖头鱼,出水价1斤才5块5毛钱,外省人收购后,在市场上卖到60块钱1斤。这值得反思:江西的好东西,为什么没有卖出好价钱?”齐伟说。通过挖掘整合资源,打造生态资源强势品牌的念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过去庐山西海的渔民,如今变成了江西水投的渔工。有几十年打鱼经验的王成松,到水投后,负责维护水上治安。傍晚7时,夜幕降临,王成松和其他工友乘船出发,从武宁桥南边一直巡查到北边,80多公里,沿途巡查清理钓鱼排,劝阻偷鱼、网鱼行为,直到第二天清晨5时结束。

    对于身份的转变,王成松十分满意。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我夫妻两个捕鱼,365天,除了下雨,几乎天天都要出门,辛苦不算,还有危险;每年买网具要3万元,渔船烧油1.3万元,维修费5000元,加起来要4.8万元,累死累活,一年最多赚8万块钱。现在,我一个人月工资就有3500元,有养老保险,入股还有分红,老婆不用干活,可以在家安心带孙子了,多好啊!”

    “我们的鱼都是人放天养,只投鱼,不投料。”江西省水投生态资源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董荣传说。目前,水投在全省掌控了近60万亩养殖水面,是江西省最大的“渔民”。虽然养鱼暂时没赚到钱,但公司把旅游结合起来,做巨网捕捞、垂钓平台、捕鱼表演等。还准备建渔业加工厂,将鱼去腮、去鳞、去内脏,一条鱼分成22个部位,分装好,再进入市场,“这样,就把鱼做活了。”他说。

    山水一体,由水及山,是江西水投又一发展方向。宜丰县延绵起伏的山坡上,成片的油茶树枝头挂满了油茶果,很快就要到收获季节了。“油茶是一个特殊的农产品,江西、湖南、广西是主产区。江西产量占全国的40%。”齐伟说。在食用油的三个主要指标上,茶油有两个指标强过了橄榄油。但由于行业缺乏标准,企业之间存在低水平竞争,很难实现盈利。“民营企业没有能力整合资源,那就让水投来整合。”

    现在,江西水投收购了中华老字号绿海油茶,与江西正邦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掌握了3万亩油茶基地。“有原材料,加工才放心。”董荣传坦言,未来,企业准备将自有基地扩大到50万亩,最终发展到150万亩,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做到20亿元产值。把茶油、茶皂素、生物杀虫剂、护肤品、肥皂、消毒液等产业链衍生产品全部做起来,最终让水投的油茶板块上市。

    从一水到多元,创新流域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及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

    创新,是齐伟提得最多的词,“我们今后的一项重要使命,就是不断创新模式,吸引全国资金、技术、人才进入江西、发展江西,为江西人民造福。”

    位于抚州的灵谷峰景区,处处如画,步步是景,每天前往灵谷峰的游客不计其数。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灵谷峰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离不开江西水投。

    2015年10月,抚州市与江西水投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启动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独的一条河道,涉及河道周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元素。”江西水投生态环境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秋平说,这个项目总投资370亿元,一期工程包括水资源保护、堤防和河道整治、水文化建设、水陆交通及智慧流域等,二期工程主要打造百里风光带。

    “抚河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创新重点在于规划设计,凝聚了全国水利、交通、旅游、环保等相关行业设计方面的80多位顶尖专家的智慧。”齐伟介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说白了,就是政府把流域的土地交给我,把山林交给我,把水面交给我,包括一些特许经营权都交给我,水投通过市场配置后再进入了农业、林业、旅游业、交通业……”

    2017年4月,江西水投与南昌县正式签订协议,斥资100亿元打造蒋巷镇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采取PPP、政府采购等模式建设。

    夏日的蒋巷镇,垂柳婆娑,绿荫蔽日,田园风光无限。江西水投三分地现代农业孵化园正在进行最后装修,计划9月份开园。在厂房里,南昌理工学院的侯建国教授带着创业团队,已经先行入驻,研制生产芽苗菜。

    “孵化园给侯建国团队提供了600平方米的厂房,安装了自来水,确保芽菜生产用水。”孵化园科技顾问周贵龙告诉记者,“这里有50多位创业导师和一个科技特派团,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同时为他们提供法律、财务、人事、资金等方面的支持。”目前,孵化园注册企业18家,已进驻5家。

    现代农业孵化园,只是蒋巷大农业板块中的一块。按照总体规划,蒋巷将重点规划发展大农业、大健康、大旅游三大板块,逐步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开发示范园,成为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的典范。

    8月24日9时许,南昌高新区一栋51层的高楼开始热闹起来,江西水投的职工成群结队走进大楼上班。“我们把整栋楼买了下来,现在用了37层到51层,下面的楼层准备引进阿里云做智慧水利,把阿里云涉水的上下游企业都带进来。”站在顶层的办公室里,齐伟俯瞰窗外景色,展望未来。“我理想中的江西水投是一家总资产超过500亿元、资源类、垄断性、拥有3至5家上市公司、具有浓重金融色彩的大型国企。”为了这个目标,江西水投专门成立了科技公司,履行科技管理团队的职能,为集团各个项目网罗全国顶尖人才和团队。最近,江西水投又和中科院微电子所签约合作,引进物联网技术及上下游企业,开展水产业链项目的研发。同时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商谈,筹建水研究中心,做中央实验室……

    【声音】

    将水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省水利厅厅长 罗小云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位。水利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短板。江西水投成立十年来,走过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发展之路。公司紧紧围绕全省水利改革发展,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创新建立投融资、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运作模式,在城乡供水一体化、水源工程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方面,破解了完全依赖政府投资的困境,有力支持了我省水利事业发展。同时,企业自身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作为一家省属国有企业,江西水投的首要职责,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拓展产业、扩大规模的同时,做到对投资风险的有效防控。其次,是要坚持水产业定位,强调“以水为主”,科学决策,合理布局,注意处理好收入利润与资产质量、规模之间的关系,不忘初心,努力将我省丰富的水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推动我省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省水利厅将一如既往支持江西水投的发展,希望水投切实贯彻落实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积极拼搏,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不断做大、做强、做优。

    【感言】

    不忘初心 担当实干

    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齐 伟

    省属国有企业应该干什么?我认为最应该做的事,就是促进江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于江西水投的定位,我们在文件规定任务基础上,加了三条任务。第一条,把江西省的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说得简单些,就是如何把江西的好山好水卖出好价钱。第二条,创新模式,不管是生产模式,还是经营模式,都可以。我们一直认为,仅靠水投的力量,揽不下一省之水;但可以借用外部力量,参与到江西水资源的开发中去。第三条,引进资金、人才、技术,服务于江西。

    未来,江西水投不管业务如何拓展,都要坚持不忘初心,那就是支持江西水利事业发展和支持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变,不断整合资源,探索模式,实现集团的“初心”目标。作为国企的干部职工更应当具备不忘初心的情怀,要在江西社会经济发展中有更大的担当和奉献精神,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提供“水投经验”。

    【手记】

    争做绿色发展的实践者

    本报记者 黄继妍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我省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过程中,需要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绿色产业体系,稳步壮大绿色经济。

    江西水投在10年的成长过程中,围绕水产业链创新发展模式,不仅在城乡供水一体化中独领风骚,而且在流域治理、生态农业领域,开展了扎实的探索。在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严峻的今天,称得上是绿色发展的一个典范。

    加快绿色发展,从企业角度看,需要眼光,更需要定力。绿色发展是大势所趋、潮流所向。这个潮流中,如何将生态优先理念和自身发展壮大有机结合在一起,需要企业家独到的眼光和魄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周期长、回报慢,不能一蹴而就,要有耐心、有定力。越是经济发展遇到困难,越要保持绿色发展的定力,越要增强绿色转型的决心和勇气。只有越来越多江西企业坚定地走绿色发展的道路,做绿色发展的实践者,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才能交出完美的答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