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河林“击水”
  • 河林“击水”

    时间:2018-08-11 19:18:30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殷 勇

    中国江西网讯(陈新民 本报记者 殷 勇)近日,南昌市新建区象山镇沙口河里,一艘摩托艇在水面上飞驰,旋转、跃动间,激起阵阵浪花,就像水上的舞者。

    对世代居住在这偏僻的沙口河畔的河林村村民来说,摩托艇的到来可是一件新鲜事,很快便在大家心里激起了一个疑问:“熊书记又要在水里做什么文章了?”此刻,他们所想到的这名喜欢和水打交道的熊书记――河林村村支书熊福生,也正驻足岸边,在他的心里,这艘摩托艇激起的可是一幅美好的蓝图。

    “我们想利用沙口河优良的水面资源,打造一个水上乐园,摩托艇就是第一步尝试。”熊福生有些兴奋地说,“这些年来,我们村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种起了荷花,划起了游船,养起了龙虾、甲鱼,做起了农家乐,更办起了小有名气的荷花节,引来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如果能再建设一个水上乐园,村里的产业发展就能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水中淘金,让河林人与水有了不解之缘。然而,在十多年前,河林人却是谈水色变。

    由于河林村地处赣江及沙口河边,地势低洼,长期以来逢汛必涝,农作物也是三年两不收。

    穷则思变。2013年,随着国家“精准扶贫”的雨露润泽赣鄱大地,刚担任村支书的熊福生,成为全村最早思变的人。经过调研,他很快就把目光聚焦到依托丰富水资源种植荷花上来。

    说干就干,他开始动员村民把土地流转出来,引水种荷花。然而,大家都被熊福生这个想法震惊了。“河林怕的就是水,他还想把水引到地里来?”疑惑中,嘲讽的、看热闹的、等着看笑话的村民多了起来,让熊福生倍感压力,最终也只流转到了50亩地。但他仍把心血倾注其中,第一年试种下来,挖出藕尖卖到市场,刨去成本还略有盈余。第二年,莲藕就开始赚钱了。

    消息不胫而走,大家被贫穷长期禁锢的致富欲望终于被激发了出来。这一次,熊福生很快就流转到了1000亩低洼地,开始大规模种植荷花、采挖市场俏销的藕尖,河林终于有了脱贫摘帽的希望。

    然而,熊福生没想到,藕尖采挖好景不长。随着采挖量加大,莲藕在土里越长越深,采挖成本不断攀升,收益竟渐渐与传统农业接近。尽管也想过套养水产品,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始终效益不佳。

    2015年,南昌市开展“百名书记扶百村、千个单位挂千点、万名干部联万户”行动,集中选派了一批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这年的8月,河林迎来了南昌市政府办公厅的对口帮扶,扶贫第一书记也随之蹲点河林,与熊福生一起出谋划策、攻坚克难。

    有了“外援”的指导,熊福生带领村民战胜贫困的信心更足了。他请来江西农业大学和南昌市农业部门的专家,进行把脉诊断,很快就确定了在水中套养小龙虾和甲鱼这两个主攻方向。果然,因为清水养殖,加上荷叶遮阴,收获的小龙虾和甲鱼品质特别好,刚上市就卖出了好价钱。2016年赚了30多万元,2017年盈利更超过了100万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口帮扶带来的资金和政策扶持,象山至河林的四级公路通车了,河林不再偏僻了;沙口河河林段内堤生态护坡工程建好了,河林也不再涝了。

    在精准帮扶下,河林不仅形象大变样,而且经济开始有了“自我造血”功能。去年11月,河林千亩生态养殖扶贫产业示范园开始建设,村民每年可实现土地流转收益60余万元。今年上半年,村里又建起了20亩简易蔬菜大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万多元。更让大家高兴的是,千亩荷花、龙虾甲鱼和便利交通,引来了络绎不绝的游客,村民开办的农家乐也应运而生。今年5月,一座可容纳200人同时就餐的“龙虾城”对外营业。河林终于走通了以水资源为基础的“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农户家庭产业”的发展之路。

    随着梦想的不断实现,熊福生有了更大的抱负。他信心满满地说:“按照帮扶单位帮我们制定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我们正准备向深度旅游方向发展。”

    河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