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端午千舟竞 击浪话乡情
  • 端午千舟竞 击浪话乡情

    时间:2018-06-20 22:17:00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陈璋等

    新时代 新龙舟

    本报记者 陈 璋

    6月14日,全国“百强县(市)”龙舟邀请赛在南昌县澄碧湖举行。本报记者 杨继红摄

    粽叶飘香,锣鼓声声,又是一年端午佳节到来。

    端午节的符号有很多,但龙舟能短时间吸引成千上万人参与、观看。

    江西省龙舟协会秘书长袁昌介绍,我省现有1.2万条龙舟,绝大部分为民间组织所有,有的乡镇有47条龙舟。“在龙舟文化悠久的乡村,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龙舟队员的后勤物资由村民自发筹集。”

    龙舟之所以受群众热爱,是因为激情呐喊、击浪奋进的背后,有数千年传统文化支撑。特别是在乡村,龙舟往往象征一个村庄的竞争力和凝聚力。“不划龙舟不算好汉”,天南海北的游子回到家乡,用激情与力量展现出合作拼搏精神。

    随着农村的发展,农民口袋越来越鼓,个人素质逐渐提高,对精神文化大餐的需求再次被释放。文明、安全和有序组织,正成为龙舟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新标签。

    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谈到群众体育时,专门提到龙舟比赛,并指出要积极支持群众体育办赛事。

    今年6月14日,一场全国“百强县(市)”龙舟邀请赛在南昌县澄碧湖举行。东道主虎山龙舟队是一支由当地农民组成的队伍。在准专业化的训练下,虎山龙舟队凭借超强的实力,不仅赢得当地竞争对手的尊重,更在去年代表江西参加全国运动会龙舟决赛。

    在袁昌看来,南昌县虎山龙舟队是当代龙舟发展的一个缩影。政府搭台、百姓唱戏,将让龙舟在保留传统文化的情况下,越来越规范。

    袁昌说,涉及龙舟安全的因素有很多,这既要群众加强安全意识,摒弃“酒后划船”“不穿救生衣划船”等陋习。同时,也需各地有关部门加强安全管理。

    在重庆合川,当地政府在河流环境治理时,专门加入龙舟赛道和看台的设计,为群众提供良好的龙舟运动环境。“合川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政府搭台,不仅要搭比赛的台,还要搭平时锻炼的台。龙舟都在‘申奥’了,为什么不能像游泳一样成为百姓的日常运动呢?”袁昌说。

    敷面膜的鼓手

    本报记者 陈 璋

    欧阳渤文在船头击鼓呐喊。本报记者 杨继红摄

    6月14日,首届全国百强县(市)龙舟邀请赛在南昌县开启,全国33支高水平龙舟队齐聚澄碧湖。在这项充满力量与激情的比赛中,一个女孩子的身影赚足了众人的目光。

    她叫欧阳渤文,今年20岁,是这次我省参赛队伍中唯一的女鼓手。

    如果把“女生”“龙舟”“鼓手”这些词放在一起,人们脑海中浮现的或许是“女汉子”形象。当记者见到刚结束比赛的欧阳渤文时,白皙的皮肤、高瘦的身材、秀丽的面容,着实让人意外。“我不容易晒黑,训练后会敷面膜,所以不算太黑。”一见面,欧阳渤文就笑着解开了记者的疑惑。

    提到选择这项运动,欧阳渤文说,她是九江人,从小在南湖边长大,常看见有人在湖上划龙舟。“那时就记住了这项传统运动。”考入九江学院体育专业后,学院龙舟队招募新人,欧阳渤文报了名,经测试通过。

    “当时队友非常开心,开玩笑说队里来了女生,训练更有激情。” 欧阳渤文说,作为别样的“风景”,日常受到很多照顾。“训练就是训练,容不得半点马虎。除了打雷,我们每天中午训练两个小时。没有做好,仍会被批评。每次训练后,我和队员们都要沟通,及时了解当天的不足,他们会积极地反馈给我,帮我提高。”

    欧阳渤文告诉记者,算上这次,她已参加了三次大赛,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在荆州的比赛。“全国来了很多队伍,我比赛前非常紧张。好在有队友一直鼓励,我克服压力,队伍拿下了大学生组的第二名。”

    对于未来,欧阳渤文有着明确方向。她说,大学期间,还要继续努力训练,不断走出去多学习。“毕业后,也许不会一直划龙舟,但只要九江龙舟队需要我,我会随时贡献力量。”

    这些年,江西师大等多所高校成立了龙舟队。“说明大家越来越喜欢龙舟了。”欧阳渤文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项运动。

    我省部分地方龙舟制作队伍壮大

    本报记者 徐黎明 实习生 宁娟霞

    梓埠镇龙舟制作地。本报记者 徐黎明摄

    又是一年端午。

    18日一大早,万年县梓埠镇老船匠张运南来到乐安河边,一边轻轻拍打泊在码头边一艘崭新的龙舟,一边侧耳静听,检查龙舟是否还存在问题。这是张师傅和徒弟历经5个昼夜制作完成的龙舟,今年,已有20多艘龙舟从他手里“冲”进江河一展身手。

    当天,在梓埠镇群英水库路口的一座老厂房里,几艘成型的龙舟摆在晒场上,画师们正在上油漆,画龙头龙身,不一会儿,一条“彩龙”就展现面前,意欲破浪向前。“这是乐平客户订购的龙舟,准备在农历五月十三亮相,参加比赛。”

    张运能一家三代擅长造龙舟,作为龙舟制作“传人”,他15岁就学会了制造技艺。每年3月至6月,他和徒弟们一直在船厂忙于制作龙舟,由于他所制作的龙舟轻便、速度快,在鄱阳、乐平、余干和万年一带,颇受赛手青睐。

    张运能说,近几年,找他造船的人很多,但一年只接20个订单。由于造船选用的都是上好杉木,主要由手工制作。制造一艘36座龙舟,即使4个熟练师傅合作,加班加点也需4天。

    乐平市乐港镇河西村是当地有名的龙舟制作村,这个小村,最多时有船匠超过百人。

    如今。在这个村落,只有两户人家,世代以龙舟制作为业,年复一年默默守着这项老手艺。

    张贵包、张贵红是当地龙舟制作的老工匠。张贵包说,他和父辈们没有专门拜师学艺,20世纪随着龙舟在赣东北盛行,他们受人之托,参考当时的龙舟样式,揣摩探索制造龙舟的技艺。

    “所有的程序和工艺全凭脑记,没有图纸。”在师傅的口口相传中,几代船匠传承着龙舟制作技艺。“龙舟跑得快不快,关键在龙脊。”张贵包说,每艘龙舟的龙脊选材制作,一点也不能马虎,它的弧度、尺寸必须测算精准。

    让老艺人欣喜的是,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住在河畔的村民纷纷用传统赛龙舟形式,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龙舟竞渡,这项群众性活动在端午节期间越来越盛行,不少老艺人重操旧业,广收徒弟,不仅救活了龙舟制造作坊,古老的龙舟制作技术也得到了传承。

    为支持龙舟工匠把龙舟产业做大做强,万年县梓埠镇对该镇30多家龙舟制造基地给予产业扶持。目前,该镇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被誉为“江西龙舟制造重镇”,每年制造龙舟600艘以上,产值达1000多万元,主要销往南昌、景德镇、鹰潭以及浙江和湖南等地。

    再忙,我们也要赶回来!

    本报记者 蔡颖辉

    6月14日,新建区松湖镇龙舟赛。本报记者 洪子波摄

    石榴花开米粽香,龙舟竞渡争驾翔。冲波跃浪斗百邪,锦江雨顺五谷昌。这是民间对松湖龙舟竞渡激烈场景的形象描述,也寄予了锦江儿女对生活的美好祈愿。

    新建松湖龙舟赛是南昌市新建区松湖镇一带,每年端午节期间举行的一项民俗活动。在当地有“初一划、初二歇、初三初四划到节”的民谚,流传至今有千余年历史。

    在当地,每年端午节前,不论是在家种地的农户,还是在外打工创业的游子,都要放下手中的活计,聚到一起,热热闹闹地赛龙舟。

    “我刚从江苏南京回来,现在家乡变化越来越大,村庄环境变美了,路也更通畅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龙舟赛的秩序也好了很多。”48岁的龚都园是三埂锦城村人。在这个村,有二三十人与他一样从外地赶回来。从青岛赶回来参加龙舟赛的龚远超告诉记者:“一年一次的端午节,我们村在全国其他地方打工的年轻人都会回家,划龙舟比赛,就是为了团结,为了传承从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今年,松湖龙舟赛活动有44支参赛队伍,来自该镇10个村。

    咚咚锵、咚咚锵……在阵阵激动人心的锣鼓声和加油声中,一艘艘龙舟犹如出水蛟龙在江面疾速前进, 一年一度的端午赛龙舟活动就这样在锦江进行,当地村民用这样的方式迎接端午。在现场观众的加油声中,健儿们奋勇挥桨,动作整齐划一,显示出高度的团队协作精神,龙舟在水中你追我赶。

    27岁的胡敏是莲湾村的13号桨手,今年是他第二次划龙舟。“能代表村里参加龙舟竞渡是荣誉,也是对传统民俗活动的传承。在外工作虽忙,但每到这个时候我一定会回来。”胡敏高兴地说。

    快瞧,我们赛出新风尚!

    本报记者 徐黎明 实习生 宁娟霞

    6月18日,乐安河乐平市韩家渡段,气温高达34℃。然而高温并没有阻挡人们的激情――河面上,一艘艘龙舟像一支支离弦的箭,在微波轻漾的水面上来去如飞,岸边的观众欢呼雀跃。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龙舟竞渡无论输赢,大家都坦然相对。赛后,来自不同村的赛手握手言欢,相互祝福。今年,各村发扬团结友爱、顽强拼搏的精神,赛出新风尚,赛出和谐相处的温馨画面。

    “来,老乡,喝点饮料解解渴!”当天中午,两个村的龙舟较量后,赛手们敬茶问候。而在20多年前,这两个村曾因划龙舟发生过斗殴事件。如今,这两个村的村民冰释前嫌,亲如一家。

    岸上的群众显然受到感染,亲友团将准备好的西瓜、荔枝、饮料等递到对方队员手中。

    前来观赛的外地客人都忍不住说:他们赛出了风格,更体现了团结进取、和谐相处的美好新风。

    在乐平沿河,有点规模的村庄都有龙舟,小村落有一两艘,大村落甚至有十几艘。赛龙舟一般在端午前后,从农历五月初一到五月十三。其中农历五月初五和五月十三这两天最热闹,龙舟赛事一场接一场。

    不过,20年前,由于端午节赛龙舟暴露出治安隐患,划龙舟活动一度在乐安河消失了。“往年龙舟赛中发生的斗殴事件只是个别现象,龙舟赛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镇桥镇机关干部告诉记者,如今,大家自觉维护治安,展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良好形象。

    镇桥镇徐家村紧靠乐安河,村里有数百人在浙江绍兴经商。早在一个月前,这些在外谋生的青年就开始谋划端午划龙舟事宜。

    “村里龙舟爱好者还建立了微信群,很快有200多人报名回乡划龙舟。”村民徐伟升说,成员们都表示,“一定要让大家看看我们镇桥人的良好风气”。

    在现场维持治安的工作人员说,龙舟赛已没有了宗族和村落之分,参赛者更注重体验比赛过程。正因大家努力,才有一场接一场的民俗文化盛宴。

    再累也高兴!

    本报记者 赵 影

    6月17日,站在风光秀美的青岚湖畔,南昌市进贤县罗溪镇易家村村民易火军思绪万千。此次返乡,他多了一个“职责”――罗溪镇龙舟赛的组织者之一。“今年的龙舟比赛由民间自发举办。”易火军告诉记者,当他提前数日在微信群里发布龙舟赛的相关信息后,“回家划龙舟”成为当时微信群里最热的话题。

    当日16时,湖边乡间小道上停满了汽车,游客正在等待龙舟赛的开始。刘先生告诉记者,平时在上海工作,听说家乡举办龙舟赛,就带家人回乡观赛。

    “今年,罗溪镇全采用国际比赛专用龙舟,制定了统一的起点、公布赛程、相关规定,湖下村还成立了罗溪第一支民间女子龙舟队。”易火军告诉记者,90%的队员是远方游子,从初二龙舟下水到初六比赛结束,大家很珍惜回家的这4天。“大家一点也觉得不累,心里满满都是幸福与喜悦感。”易火军说,谈起比赛名次,乡音乡情和一顿家乡龙舟饭更让人珍惜。

    “偷”龙舟

    本报记者 余红举

    6月18日,端午节。天刚亮,鄱阳县三庙前乡龙丰村大龙头的壮劳力扛着龙舟,准备到饶河与其他村一决高下。而这艘龙舟是他们从别的村“偷”来的。

    原来,“偷”龙舟是三庙前乡饶河两岸村庄的习俗。88岁的余日水年轻时曾是“偷”龙舟的牵头人,他告诉记者,一是受当时物质条件限制,村集体经济弱的村无法造龙舟,于是去“偷”,端午节后又将龙舟披红挂彩送还。二是“偷”来的龙舟,都是上一年端午节龙舟赛时速度较快的。

    余日水称:“‘偷’龙舟有个规矩,只要出了村,哪怕被发现也不能去追。如果还未出村被追上,就得送回去。赛后还龙舟时,‘偷’龙舟的牵头人带划龙舟得来的部分彩礼,给龙舟披上红布送还,双方坐下来喝杯酒,‘冰释前嫌’。”余日水说,“如何查知藏龙舟的准确地点,一般就得由本村嫁到外村的媳妇去打探。”

    如今,大家富起来了,饶河两岸每个村小组都造了龙舟,但“偷”龙舟的习俗保留了下来。“以前‘偷’龙舟成功的概率小;现在每个村都有龙舟,大家心照不宣,将龙舟放在村口,互相‘偷’。”大龙头村小组组织“偷”龙舟的余正禾笑着说,“这次‘偷’别村的龙舟,回家途中遇到别人来‘偷’我们村的龙舟,大家还停下来聊天。”

    18日上午,余正禾与队友在饶河上与其他村龙舟队竞渡,十次输八九次。这时,余正禾感觉到“中计”了,是不是别的村摆出慢船来让他们偷?

    午饭时,余正禾鼓励队友说:“今年经验不足,下一年重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