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一支毛笔传承百年精神 走近“中国笔王”
  •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一支毛笔传承百年精神 走近“中国笔王”

    时间:2018-06-20 22:13:14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万里庆

    进贤文港,华夏笔都。这里有1400多家毛笔生产厂(家庭作坊);这里有6000余名毛笔制作从业人员;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毛笔市场;这里的毛笔远销全国各地,甚至俏销海外。自称“手艺人”的周鹏程就是这里的一份子。他潜心钻研,将祖辈的制作工艺大胆改良,一生致力于“制作好写的笔”这唯一奋斗目标,坚守在百年工匠的一线。近日,记者走进了周鹏程的家,一睹“中国笔王”的“匠心之梦”。

    周鹏程在作坊梳毛

    书法大家尉天池送出“中国笔王”称号

    走进鹏程笔庄的家,随处可见国内名家的题字或赠画:“制笔世家”、“万豪居”、“文房第一宝”、“中国笔王”……记者了解到,1997年,书法大家尉天池偶然用到鹏程毛笔,甚觉得心应手,无可比拟,欣然题赠“中国笔王”,极力推崇鹏程毛笔。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支得心应手的好笔,对于书画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尉天池用笔无数,对毛笔非常挑剔,为鹏程毛笔喝彩,是一个艺术家的欣喜发现。自那以后,“中国笔王”的称号越来越响,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名家或题字赠画,或登门造访,概以彰显鹏程笔道为乐事。

    采访中,记者在不少书画名家与周鹏程往来的书信中看到,周鹏程的笔得到了不少书画名家的认可,其中王隆夫先生在书信中谈到:“文港鹏程笔庄经研制的瓷用笔仅就我的试用之笔而言,真不亚于(李)柏茂瓷用画了。”

    据悉,文港毛笔制作工序共有128道,其中最主要的工序选毛、水盆、结头、装套、择笔、雕刻等等,几乎都为纯手工制作。2008年11月,周鹏程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一代笔匠在改良中获取精益求精的工艺

    周鹏程缘何能从进贤6000多名专业制笔人士中脱颖而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周鹏程生于华夏笔都之江西省进贤县文港镇周坊村毛笔世家。从其家庭传承谱系可看到,周鹏程的曾祖父周立生先生(1872―1937)为第一代,至周鹏程已是第四代了。自称“手艺人”的周鹏程认为,好的笔匠,应该在不停地在改良中获取精益求精的工艺,直至今天,他仍旧没有停下改良的脚步。

    出生于1954年的周鹏程,8岁便跟随父亲周有富学习制作毛笔,至今已经跟毛笔打了56年的交道。他告诉记者,一支好写的毛笔,最重要的就是笔头;而好的笔头,最重要的就是原料(动物毛)本身及原料的搭配。

    他说,百年多来,祖祖辈辈都在村子里用传统工艺制笔,从未想过要改良。直到1978年,改革的东风吹起,他趁机去见识外面的世界。他把自家的毛笔推销出来,对方“试写”后把笔一扔,说“这个笔,狗屎样的,不好写!”周鹏程满脸惊愕。对方便拿出一支北京制笔厂的毛笔给周鹏程看。周鹏程看了又看,那确实是一支好笔,周鹏程打心底里赞叹,首先毛料就是上乘的毛。

    这件事给周鹏程上了生动的一课。回来后的周鹏程就开始琢磨改良制作工艺。

    为制好笔潜心学习,成动物毛专家

    说起自己的经历,已然64岁的周鹏程却神采奕奕。他介绍说,早期的改良就是从原料上改良,这需要潜心学习,深刻理解各种毛的性能,如什么毛适合写楷体、什么毛适合写行书、什么毛适合写草书等等。

    其实,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活儿,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研究。按照剪毛的季节、产地、以及生长部位可以详细划分为很多种类。一只理想的毛笔至少需要混合十几种不同的动物毛。狼毛、羊毛、马毛性能各不相同;公毛和母毛又不同;同样是兔毛,景德镇的和南昌的又不同。同样是景德镇的兔毛,今年的和去年的又不同……与其说周鹏程先生对毛笔了如指掌,不如说周鹏程先生是对动物的毛了如指掌。在笔庄里,周鹏程细数作坊里摆满的各种动物皮毛制成的笔尖:“这种笔适合写字”、“这种适合画画”、“这种兼顾写字和画画”……

    这样的改良,让文港的笔大放异彩。全国各地的毛笔供应商齐聚文港,文港的笔不愁卖。这就是终点吗?不是。在周鹏程的心里,毛笔还可以改良。他进而改良各种毛的搭配。经过试验,他发现,不同的毛放在一起,有不同的效果,但放的位置、放的多少却很讲究。

    为了研制好写的笔,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询问用户的体验:用这笔写字,有什么感受?对于不好写的笔,他总要追问个究竟,然后进行克服、改良。

      “匠心之梦”:愿助力传承国粹

    在交谈中,记者发现,周鹏程从毛笔制作技艺而悟到的毛笔文化思想,锲而不舍地传承着百年工匠精神。他怀抱一个朴素的愿望,就是用自己手艺,尽力为中国毛笔文化代代相传。

    如今,慕名前来登门造访的名家越来越多,不少客户请周鹏程特制用笔。目前,他发展了毛笔品种数百个,被业内人称为“文房四宝珍品”之一。但周鹏程心里现在只想做一件事,那就是做好古人书写的笔,并为每一支笔做好模样,流传后世,让将来的人做笔有参照。

    他问记者:“为什么现代人写不出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不是笔的原因?”他想做一支笔,让名家写出王羲之的感觉。“我做笔做了五十多年,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支笔,更多的是一种文化,我想将这种文化传递下去。”周鹏程这样说道。他希望他制作出来的笔,为名家写字、画画锦上添花,为孩子学字、学画雪中送炭,从而让学子们热爱传统毛笔字,传承我国的国粹。

    记者万里庆/文、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