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向生态“转身”
  • 向生态“转身”

    时间:2018-05-15 15:15:36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郑荣林

    王薇薇 中国江西网记者 郑荣林

    养猪场不养猪,改生产“金蛋”,这行得通吗?一年前,吉水县双村镇老头村的生猪养殖户们满腹疑问。

    如今走进老头村的养猪场,看不到嗷嗷待食的生猪,也闻不到猪粪尿的异味。里面一群女工熟练地调石浆、定型、上色,将生产出的一个个“金蛋”打包装箱,运往全国各地,成为庆典或抽奖活动中“砸金蛋”游戏的道具。

    养猪场变身为“金蛋”生产车间,是吉水县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整治为突破,开辟出的一条生猪养殖业转型发展新路。

    吉水县原有大大小小养猪场近700家,由于过去养殖区域规划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等原因,不少养猪场就建在居民区或山塘水库周边,猪场产生的粪便、污水等,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入沟渠,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

    是继续养下去,还是要好环境?吉水县采取“鱼与熊掌兼得”的统筹兼顾之策。2017年,重新确定畜禽养殖“三区”规划,严格落实禁养区全面关停、限养区只减不增、可养区生态集聚的“三区管控”政策,关停了全县禁养区范围内的493家养猪场。

    养猪场关了,生态环境改善了,但养猪大户该往何处去?吉水县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要在做活退养转产文章上下功夫,推动生态保护与产业兴旺相宜。”

    当地出台奖补政策,鼓励引导退养户利用养猪场转型发展食用菌等生态、高效产业,并按标准给予资金奖补,同时集中对退养户进行转产技能培训或提供上门技术服务,组织转产意愿强烈的退养户出门学艺,为转产提供门路。

    通过镇政府牵线,八都镇宏溪村养猪场老板前往外地学艺,学成后把猪场改造为养蛇厂;在白水镇下车村,养猪场仍然保留,但已没了异味,猪栏里养的是一只只机灵的海狸鼠;引进农业科技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引导150多名退养户发展食用菌生产……截至目前,吉水成功转产80余家猪场,并组织食用菌栽培培训260人次、特种养殖培训120人次、蔬菜种植培训300人次。

    关停、转产、带动致富,吉水生猪养殖污染专项治理环环相扣,不仅擦亮生态底色,还实现了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

    冠山乡分湖村委车上村养殖户林志球因病致贫,养猪场关停后,当地政府组织他外出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并提供贴息贷款扶持,鼓励他牵头成立了实用菌专业合作社,吸引了村里7户贫困户入股,成了当地的“扶贫车间”。

    如今,吉水各地依托传统产业优势、自然生态禀赋,因地制宜打造出丁江食用菌农业合作社、水南腐竹扶贫车间、井冈蜜柚扶贫合作社等一批生态效益好、经济效益高的“扶贫车间”,帮助每个就业贫困人口年均增收一万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