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传统种植遇病害无计可施 中国农科院专家科学指导
  • 传统种植遇病害无计可施 中国农科院专家科学指导

    时间:2018-05-09 15:13:54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童梦宁

    金溪县琉璃乡尚庄村系省级贫困村,有种植生姜的传统,全村300余户大多都种了生姜。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生姜播种季节,然而姜农却陷入迷茫。金溪县运管所扶贫干部李群辉向记者反映,去年包括60亩生姜扶贫基地在内,全村200余亩生姜遭遇较重病虫害,平均亩产由1500余公斤锐减至两三百公斤,有的甚至不足100公斤,连姜种都收不回来。

    遇病虫害 姜农几乎无计可施

    尚庄村年近六旬的种姜能手肖付龙告诉记者,以往应对生姜病虫害,都是靠撒石灰对姜田消毒。为有效避免病虫害侵扰,每年姜农对生姜种植实行轮作,腾出的姜田改种其他作物,间隔3年才可继种。传统方式种植的生姜基本能保持亩产1500至2000公斤,他家最高曾达到亩产3000公斤。去年生姜遭遇较重病虫害后,他的50亩姜田产量仅维持平均亩产近500公斤。至今,他和村里的姜农都找不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琉璃乡党委书记乐建文向记者介绍,该乡有着300年的种姜历史,总种植规模逾1000亩,生姜已成了全乡农民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去年较为严重的生姜灾情显然影响今年姜农种植的积极性。当务之急要找到病虫害原因,对症下药,生姜产业才能稳步发展。

    专家相助 长期跟踪扶贫基地

    4月下旬,扶贫干部李群辉向记者透露,尚庄村生姜病虫害难题引起了在北京的抚州人黄瑛湘的关注。她向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究员、农药室主任、《土壤熏蒸与南方生姜高产栽培彩色图说》编著者曹坳程教授求助。

    数年前,生姜种植主产区山东安丘市曾遭遇病虫害重挫。曹坳程向当地姜农传授土传病害防治技术,根除了病害,改变了以往轮作等传统低效种植模式,亩产达到5000余公斤,产量翻番,防治生姜病害成果得到了联合国组织的认可。

    4月底,曹坳程携欧阳灿彬、颜冬冬等专家直奔金溪县“问诊”,记者随他们一同深入尚庄村生姜扶贫基地进行采访。专家们通过对土壤及姜种的初步检测,诊断是常见的土传病虫害,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对土壤和姜种进行双双脱毒,改变姜农传统的轮作模式,每年连作,提高产量。但当前正是下种时期,对土地进行脱毒已来不及,只能对姜种进行脱毒,解除姜种自身的病菌,增加姜种在土壤中的抵抗力。

    曹坳程还向尚庄村及琉璃乡100余户姜农免费发放有关土壤脱毒及生姜高产栽培方面的书籍,义务传授技术。专家们主动将尚庄村60亩生姜扶贫基地纳入他们的实验田,予以长期跟踪管理,直到基地实现稳步高产,助推全村脱贫增收。

    县里同步解决终端销售渠道

    曹坳程向记者介绍,生姜等高附加值作物基地发现土传病虫害系常见现象,通常作物栽种3至5年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均受到影响,造成减产、甚至绝收。连续多年种植的土壤中,容易滋生大量有害细菌、真菌、病毒,还有根结线虫、地下害虫、杂草等,防治有一定的难度。土壤消毒能有效消灭土壤中的多种有害生物,很好地解决重茬和土传病害、线虫等防治难题,并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措施。

    金溪县政协副主席马国平表示,曹坳程等专家的鼎力支持将大大助推尚庄村及琉璃乡发展生姜产业。该县对接扶贫单位已积极与省内数家知名连锁超市洽谈,建立供货合作,拓宽姜农终端销售渠道。

    5月7日,记者向尚庄村支书汤德华了解到,曹教授回到北京后,向村里专门邮寄了姜种脱毒药水。当前全村下种的姜种基本上都经过了脱毒处理,姜农再结合石灰消毒等传统方式,有信心应对病虫害。待6月份姜苗长出新芽后,他将收集各姜农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和意见,统一在线反馈给曹教授。

    本报记者 童梦宁

    邮箱:317737603@qq.com

    电话:0791-86849791

    新浪、腾讯微博@童梦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