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农民袁绍球传承红色好家风 四个儿子结婚没摆婚宴
  • 农民袁绍球传承红色好家风 四个儿子结婚没摆婚宴

    时间:2017-03-31 23:38:18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周文平

    ■曾文才、吴瑞卿、记者周文平/文

    中国江西网讯听说在乐安湖溪乡沙港村有这样一位农民:他不是党员,却心怀党恩,坚守红色家风;他自创对联,给儿孙写家书,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带着崇敬和好奇,近日,记者来到了沙港村库前村小组,实地探访了“红色农民”袁绍球。

    扬国旗 坚守红色家风

    从湖溪乡政府出发,往南经丰洛线行3公里,进入一条乡间小道,一路田园风景优美,村庄环山围绕,忽见远处屋顶红旗飘飘,据乡里干部介绍,这便是袁绍球的家。

    来到院中,更感觉到袁绍球家的不同。屋檐下,贴着红纸书写的“祖国好社会好党和政府好全国人民政治生活好”二十个大字;大门两侧,一副内容为歌颂祖国、喜迎党的十九大对联,红得鲜艳夺目。走进屋内,像是走进了一个“红色”的世界:客厅四壁贴满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像;左右两侧,悬挂着五块巨大的镜框,镜框内是袁绍球亲手书写的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主要内容以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名单……

    “我们一家人能有今天,要感谢党。看到了这些画和对联,就感觉我们离党中央很近。”袁绍球告诉我们。据了解,袁绍球出生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父亲是一个老党员,从小教育他要不忘党恩、回报祖国。袁绍球深受父亲的影响,虽然只有小学毕业且不是党员,但他把党性深深地刻在骨子里。年轻时,他在生产队干劲十足,表现优异,还被评为全县“劳动模范”。改革开放后,他做起了木匠。每次召开的党和国家的重要会议,他一定会通过电视收看,还用纸和笔将大会主要精神写下并镶嵌入框。会议精神既长又多,一次记不下来,他便利用下个时段的新闻重播继续补上,直到补充完整。沙港村党支部书记陈发生告诉我们,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袁绍球就一直守在电视机旁。

    贴家书 红色基因扎根心里

    “全体孙子,活泼成长,一年比一年好。群群孙子,孝敬爸妈,辛勤早起,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爷爷高度评价。希望新的一年,继续努力,步步盼上,用务实拼搏精神,做出好榜样……”这是他春节写给家人的一封公开家书,贴在巷口。虽然过去了40多天,家书依然鲜艳、完好。据老人介绍,这样的家书,他已经写了十多年,虽然每年的内容都差不多,但重要的是传承。

    除了家书,在袁绍球老人家中,“爱国”“艰苦奋斗”“知恩图报”等名言警句,随处可见。袁绍球的四个儿子平时都在浙江务工和经商,只有在春节期间才回老家团聚。去年除夕,他一口气书写了10多副对联,内容有“教子爱好团结求实拼搏,长大好样学人是硬道理”等。虽然在外人看来,这算不得是严格意义上的对联,但老人认为,内容是第一位的,“几个孩子都夸我这么会写,孙子孙女们都把这些春联念了个遍,孩子们念多了就慢慢地记住了,也就在心里扎下了根。”袁绍球说。

    破陋俗 薪火相传人称赞

    库前村小组只有不到10户人家,到村里必须经过一条小河,以前,群众进村出村都要经过河上的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十几年前,石拱桥突然倒塌,造成群众出行不便。为了修好这座公共桥梁,袁绍球牵头,带领各家各户筹工筹劳,在原址上集资建起了一座水泥桥。

    袁绍球家门口也有一条宽八九米的小河,以前,无论春夏秋冬,村里人到对面的田里干活,都要脱鞋,赤脚过河。为了方便家人和村民,几年前,袁绍球带着家人投入了20多个工,自掏腰包花了1万多元,在河上架起了一座长10多米、宽1米多的水泥桥。

    在袁绍球的影响下,他的四个儿子继承了他艰苦奋斗的好作风。四个儿子结婚时,没有一个摆婚宴。目前,袁绍球的四个儿子都在浙江,一个经营饭店,两个开超市,另一个是企业的主管,日子还过得去。他们在自己致富的同时,还积极带动村里的其他村民致富。几年来,已帮助60多名本村村民在外就业、发展。

    据了解,湖溪乡党委、政府在了解到袁绍球老人坚守红色家风,传承红色基因事迹后,已号召全镇党员干部群众向袁绍球老人学习,并准备在每月的15日到老人家中开展党员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信息日报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