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江西新闻 > “孔雀”赣南飞
  • “孔雀”赣南飞

    时间:2018-03-23 15:48:06  来源:中国江西网  作者:梁 健

    中国江西网记者 梁 健

    筹建人才住房10万套,带项目创业最高可获2000万元无偿资助,“苏区人才伯乐奖”奖金最高可达20万元;

    引进产业领军人才或团队100名(个)、各领域高层次人才1000名、各行业急需紧缺人才1万名、青年人才10万名、产业工人100万名……

    近年来,赣州市紧紧抓住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契机,创新方法、多管齐下,系统破解人才制约瓶颈,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引才聚才新方式,先后出台了30条人才新政策,切实构建起更加开放的人才工作格局,为加快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端口前移请人才

    “博士毕业生可连续3年享有每年6万元的人才特殊津贴;工作满4年,考核合格、表现优秀者可提任副处级职务……”日前,赣州在复旦大学等7所高校举办人才新政策宣传推介暨人才专场招聘会,面向海内外招募4000名各层次人才,获得好评如潮。

    为补齐人才匮乏短板,赣州坚持高位推动人才工作,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等方面,仅2017年就出台了《关于创新人才政策、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人才住房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细化30条人才新政的具体措施。对于产业领军人才,根据项目评估,给予100万元至2000万元的无偿资助;给予每年30万元至200万元的人才特殊津贴,连续发放3年。设立“苏区人才伯乐奖”,对向赣州推荐高层次人才的,最高可给予20万元奖励,推动全民荐才引才。

    为确保政策落地生根,赣州成立招才引智局,专抓专管人才工作。打破“筑巢引凤”的惯性思维,变“请上门”为“上门请”,将招才引智端口前移,到新材料产业发展较成熟、科技竞争优势明显的宁波市新材料科技城设立联络窗口,在北京、厦门、深圳等地设立人才工作联络站,将赣州的“家”搬到人才、专家身边,推动实现“四海人才赣州用”。同时,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等方式,定期发布人才政策、工作动态等,增强人才新政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识才的慧眼、聚才的良方,让各地“孔雀”翩跹而来。2017年前10个月,赣州新引进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层次毕业生5540人,新建院士工作站5家,为历年最多,并通过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17名。

    量身筑巢育人才

    直接经济效益55.68亿元,新增利润10.2亿元,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由江西理工大学万林生教授领衔,与赣州海创钨业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铵盐体系白钨绿色冶炼关键技术和装备集成创新及产业化”项目实施三年来结出的丰硕成果。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赣州以造就一支堪当振兴发展重任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为目标,坚持围绕产业发展柔性引才用才,瞄准主导产业、主位产业推动人才集聚。依托稀土、钨等优势资源,组建了赣南人才发展合作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建立了北大光华“沃土计划”社会实践基地等,积极推进国家“千人计划”产业园区、科创人才小镇和双创平台建设,筑好巢确保人才来之能用。去年12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宁波能之光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发饶与赣州市签订协议,将在赣州投资4.2亿元,领办新材料产业园。目前,已有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落户赣州,形成了欠发达地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集聚创业的小高地。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除了引进,赣州还狠抓人才培养,通过全面系统学、选送出去学等方式,建设一支符合振兴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争取中组部、水利部等对口支援单位同步实施“援智工程”,举办各类专业培训近20期,选派单位骨干到北京、广州、厦门等地的党政机关、有关单位挂职锻炼,学习取经。近年来,从驻市高校遴选了8名优秀人才到部分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先挂职、后任职,选派25名干部到厦门、广州挂职,首批20名赴深圳挂职干部已期满回归;向重点工业企业选派人才服务专员823名,挂点联系工业企业1046家。

    优良条件留人才

    近日,赣州举行中心城区第一批公共租赁住房定向用于人才配租摇号仪式,561户符合条件的人才家庭参与了摇号,中签率为100%。目前,赣州已筹集1.17万套住房用于新进人才配租。

    安居才能乐业。未来5年,赣州还将建设10万套人才住房,供全市各类人才租住及购买,其中中心城区及“两城两谷一带”所在县(区)招拍挂出让的商品住宅项目用地,需配建不少于计容总建筑面积10%的人才住房。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赣州对前来考察的人才,指定专门联络员,全程提供个性化服务;对落地人才,在创业资金支持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为人才在职称等方面开设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容人留人的沃土逐步生成。

    爱才有诚意,容才有雅量。赣州大力实施“暖心工程”,将213名人才纳入市本级直接联系人才库,同时建立在外赣州籍优秀人才库,并经常同他们保持联系,特别注重用心、用情与高层次人才交流。张发饶回归创业之前,赣州组织部门多次派人前往宁波与他谋划事业发展,用心用情打动他。最终张发饶决定回乡创业。

    为营造重才爱才尊才的浓厚氛围,赣州开展了首届“十大科技创新人物”评选活动,举办了科技创新人物先进事迹报告会,重大演出活动设立人才专席,各类人才荣誉感和获得感大增。

    “我对未来充满信心,要继续努力,为公司和赣州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在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上班、免费入住160平方米新居的美籍博士江俊伟如是说。

    人聚业兴。各类人才放手干事业,支撑起发展的新动能。截至2017年11月,赣州专利申请量1.34万件,同比增长72.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2076件,同比增长161.5%。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