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培育“人才库”打造“科技源”——三峡大学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 培育“人才库”打造“科技源”——三峡大学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时间:2018-03-27 15:22:58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图为:三峡大学党委书记李建林教授(右二)带领团队赴三峡库区开展地质灾害调查。 (三峡大学宣传部供图)

    为安琪集团、葛洲坝集团举办海外员工培训,助力地方企业国际化发展;与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共建技术标准研究中心,培养国际技术标准领域人才,推动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与南漳等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这是三峡大学近年来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高校要发挥人才、科研优势,通过协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三峡大学校长何伟军教授表示,作为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三峡大学要加快“双一流”步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科技、智力支撑。

    育英才 厚植一方沃土

    3月16日,位于宜昌市西陵移民智慧产业园的特锐德电力设备生产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这个由三峡大学校友于德翔投资的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10亿,将为宜昌新增就业岗位800余个。

    于德翔1988年毕业于三峡大学,2004年带领团队成立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公司。创业5年,成功打造“中国创业板第一股”,已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箱式电力设备生产研发基地。

    三峡大学党委书记李建林介绍,近年,三峡大学主动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现实需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目前,三峡大学本科专业覆盖国家十大支柱产业、湖北省6大支柱产业和湖北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信息与计算科学、物联网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32个专业;覆盖宜昌市六大战略新兴产业、十大千亿产业,有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等27个专业,在增强学科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上,三峡大学始终在探索着。

    作为地方综合性大学,培养地方人才是三峡大学职责所在。学校每年招收的湖北籍本科新生占总录取人数的55%左右,其中宜昌籍学生占比18%,每年在宜昌就业的学生近1000人;作为在水利电力行业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校,三峡大学水利水电专业毕业生身影遍布全球,各大水电站建设管理现场,均能看到三峡大学学子的身影;电气工程类毕业生入职国家电网下属公司人数,居全国所有高校前三位。

    强创新 解决技术难题

    我国拥有水库大坝9.8万余座,受各种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坝体存在渗漏现象,相关单位往往通过水泥灌浆技术和普通胶粘剂暂时解决,时间长了,水泥浆液收缩、胶粘剂乳化,渗漏仍然存在。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困扰业界多年的难题?

    三峡大学蔡德所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凌贤长教授经过20年潜心研究,自主发明了特种黏土固化浆液,创新开发了水反应非乳化胶粘剂,有效解决了大坝除险加固的技术难题。目前这一成果已成功运用于100余个工程,并获得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近年来,三峡大学有6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应用于水利电力行业建设,直接经济效益20多亿元。这些成果中,有8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

    发挥科研优势,主动开展多领域协同,在三峡大学已经形成共识。生物制药学院教授邓张双和安琪集团合作研究,成功突破发酵用面包酵母浸出物产业化关键技术,帮助安琪建立了全套产业化生产体系;材料与化工学院教授李德江发明的三价铬耐指纹钝化剂,在代替进口产品的同时,为企业降低30%的生产成本。

    主动走出‘象牙塔’,以‘产学研’为突破口,努力做企业和地方发展的“科技源”。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三峡大学有3000余项技术开发成果应用于地方经济建设。

    献智慧 助力支点建设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宜昌乃至湖北如何作为?“长三角到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已有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之间,长达1000多公里的“真空地带”理当补上。补上缺口,整体崛起,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才能真正舞动起来。”三峡大学校长何伟军说,宜昌位于三峡区域中心地带,也是长江经济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肩负有聚集产业、集中人口、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何伟军为湖北出谋划策,宜昌应充分发挥地处“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中间结点的地理优势,加快与鄂西、渝东、湘西区域内城市的经济融合步伐,全面推进产业发展、交通运输、环境生态、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对接合作,进一步提升城市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

    这是三峡大学发挥地方经济发展智库作用的一个典型案例。2017年,校长何伟军教授受聘第六届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

    宜昌市五峰县栗子坪村,在三峡大学阚如良教授的旅游规划指导下,由老、少、边、贫村庄跃身成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荆楚十大最美乡村”,旅游业年收入5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破万元,成为宜昌旅游扶贫发展典范。

    该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长期为宜昌市政府编制各类发展规划,将70多篇研究报告编辑成《宜昌发展研究报告》,引起较大社会反响。

    为更好发挥“智囊团”作用,三峡大学紧紧围绕省、宜昌市发展目标,积极开展应用研究,为湖北省各级部门和各个行业编制各类发展规划232项,完成各类研究报告1200余份。(记者唐宜贵 张乐克 通讯员周燕琼 余东山)

    (责任编辑:张潘)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湖北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