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武汉打造世界级氢能城市,力争2025年产值破1000亿元
  • 武汉打造世界级氢能城市,力争2025年产值破1000亿元

    时间:2018-01-31 16:21:06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图为:武汉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专家咨询会现场。

    图为:千人计划学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程寒松畅谈武汉氢能产业发展。

    1月19日,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建议方案出炉,对未来氢能产业发展方向,列出时间表、路线图。

    规划建议方案显示,3年内,将以武汉开发区为核心,打造“氢能汽车之都”,在研发层面实现制储氢、膜电极、电堆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力争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世界级新型氢能城市。

    同日,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与来自东风汽车战略规划部、东风乘用车技术中心、东风特汽、南京金龙、雄韬股份、众宇动力、雪人股份、北京氢璞、浙江氢途、苏州擎动、上海铂鹿、神华国华、枫华能源和法国液化空气公司等国内外顶级氢能研发机构、企业负责人,齐聚武汉开发区,共同为武汉氢能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这意味着,武汉打造“氢能汽车之都”“世界级新型氢能城市”构想正加速推进。

    能源环境难题,呼唤汽车“绿色革命”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突破4亿吨,较2016年增长10.1%。

    作为能源消费大国,我国机动车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7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2.17亿辆,与2016年相比,增加2304万辆。从车辆类型看,载客汽车保有量1.85亿辆,载货汽车保有量2341万辆,均为历史最高水平。从分布情况看,全国有53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百万辆,24个城市超200万辆,7个城市超300万辆。“喝”油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不仅使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攀升,而且汽车排出的尾气,严重污染环境、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环境保护部发布的《2016年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称,机动车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是造成灰霾、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据测算,2015年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4500多万吨。

    专家认为,破解汽车带来的环境能源难题,关键是立足长远,将“绿色制造理念”贯穿到汽车研发、制造全过程,加快开发和应用清洁无害的新能源车。

    放眼全球,新能源汽车取代“喝”油车,已是大势所趋。

    2017年,英国宣布,将于2040年开始全面禁售传统柴汽油车;法国也明确,将在204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德国则是在2030年后禁售传统内燃机汽车;荷兰、挪威把禁售燃油车时间提前至2025年;印度宣称,在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

    2017年9月,工信部印发《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将从2018年4月1日起施行“双积分制”。《管理办法》提出,2018年至2020年,车企销售车辆中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分别为8%、10%和12%。新能源汽车积分计算方法是,依据每辆纯电动汽车续驶里程不同,可积2至5分,每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积2分。如新能源积分不达要求,只能通过购买方式抵消,否则将削减未达标企业传统燃油汽车产量。

    该《管理办法》出台,预示着传统汽车产业链新一轮激变来临。

    抢占氢能研发制高点,各国竞相发力

    面对扑面而来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如何抢占新能源科技制高点,各国不遗余力。

    专家学者认为,氢能,作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和驱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能源,来源丰富、绿色环保、能量密度大、转化效率高和适用范围广。氢能汽车将有望成为未来汽车主要发展方向。

    专家介绍,氢能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是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能量转化效率可达60%以上。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将有效克服锂电池汽车当前存在的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有限等不足。

    抢点氢能发展制高点,美、欧、日本、韩国等国纷纷出台政策,并制定了专门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图。如全球发展氢能最积极国家之一的日本,近年发布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并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取得超过1500件专利。

    欧美国家已开发多款氢燃料电池汽车,并配套建设加氢站。截至2017年,全球在运营的加氢站达到274座,其中,106座位于欧洲,64座位于北美。到2020年,全球加氢站保有量将超过435座,2025年有望超过1000座。

    我国氢能产业起步略晚,但国家多个部委已密集出台了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2016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明确提出,把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作为重点任务;把氢的制取、储运及加氢站等方面的研发与攻关、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等作为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向;把大规模制氢技术、分布式制氢技术、氢气储运技术、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等列为创新行动。

    2016年5月,国家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又明确将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作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任务之一。

    2017年,科技部和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氢气储运技术发展,加氢站建设和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示范,形成较完整的加氢设施配套技术与标准体系。

    专家介绍,我国已初步掌握了氢能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电堆、动力系统、分布式发电、氢能储能等若干环节的核心技术,并开始了氢能相关的应用场景、尤其是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的小批量生产和示范运行,具备了氢能产业化的基础。

    打造“氢能产业之都”,武汉正当时

    国家政策给力,武汉氢能产业发展快速推进。

    2016年,全球首台常温常压氢能汽车工程样车在汉诞生。2017年12月28日上午,一辆白绿相间的氢能公交客车,在武汉惊艳试跑。让人们惊喜地看到,武汉氢能产业已惊人一跃。

    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协会副会长毛宗强认为,武汉氢能研究起步早、科研实力强、产业基础良好,加之湖北和武汉市各级政府重视、政策给力,武汉发展氢能产业正当时。

    科研实力上,武汉是国内最早的氢能产业研究地之一,集聚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和东风公司等氢能产、学、研机构。

    产业优势上,武汉是全国汽车产业最重要的集聚地之一,已形成以武汉开发区为核心的氢能产业基地。近两年来,东风汽车、南京金龙、武汉理工新能源、武汉众宇、雄韬电源公司等一批国内顶级氢能研发企业,纷纷落户武汉。

    政策方面,2017年9月,武汉提出未来4年,全市公务用车每年更新或新增车辆中,四成以上要采用新能源汽车;对市民购买轴距大于2.2米的电动汽车,除中央财政最高补贴4.4万元外,市财政同时补贴2.2万元。

    毛宗强说,近年,他应邀去过国内外很多城市,对比发现,武汉对氢能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当前氢能产业发展,关键在政府支持,这是最大优势。武汉开发区引进雄韬电源只用了16天,可见武汉发展氢能产业决心之大。武汉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氢资源较为丰富,市民以前使用的煤气,其中一半以上就是氢气,氢能来源广泛,只要有水与其他能源一起反应,就可得到氢气。

    根据发展规划建议方案,武汉将立足产业根基,集聚国内外优势资源,吸纳业界领军人才,培育一批国内领先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代表性企业,建设中部氢能与燃料电池创新密集区和产业中心区。到2020年,武汉建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园,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打造以武汉开发区为核心的“氢能汽车之都”;到2025年,武汉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成为世界级新型氢能城市。

    武汉“氢能之都”,正踏着“绿色”鼓点,加速驶来。

    国内氢能产业现状

    武汉:至2018年初,拥有雄韬股份、东风汽车、南京金龙、武汉理工新能源、武汉众宇、大洋电机等一批代表国内燃料电池技术先进水平的企业,氢能产业集群小气候形成。

    上海:2017年9月发布文件,规划2020年建设5至10座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3000辆;2025年建设50座加氢站,燃料电池车3万辆;2030年实现产业年产值3000亿元。

    河北张家口:2017年8月,亿华通中国首条自动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大批量生产线正式投产,项目总投资10亿元。全部完工后,该基地燃料电池发动机年产能将可以达到一万台。

    广东云浮:2016年10月,位于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云浮飞驰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投产,年产5000辆氢能汽车;首批量产的28辆氢能城市公交车在佛山、云浮两市运行,率先在佛山、云浮搭建起氢能源城市公交示范推广平台。

    江苏如皋:2016年8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首个“氢经济示范城市”项目正式启动。目前如皋已拥有百应能源、氢枫能源等10余家氢能企业且发展态势强劲。

    浙江台州:2016年12月,全国首个氢能小镇落户。台州氢能小镇项目位于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核心区,5年内总投资将达到160亿元,并培育一批氢能产业的龙头企业。

    链接》》

    院士专家把脉

    千亿氢能产业,武汉最有可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张清杰

    氢能电池、氢能汽车是公认最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武汉和上海是国内最有可能形成千亿氢能产业的城市。

    武汉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了相关研究。武汉大学的查全性院士是世界电化学的先驱,现在国际上从事电化学研究最杰出的人才,有相当一部分是查院士的学生。但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氢能燃料电池没有形成产业。到了本世纪初,东风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研发了第一辆氢能燃料电池汽车。

    氢能最大的应用是汽车,武汉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东风等汽车企业把电动化、轻量化、智能化作为第一战略,为武汉开发区发展氢能千亿产业打下坚实基础。武汉开发区要整合全国最优秀的高端研发人才,联合最优秀的制造企业,打造中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氢能应用中心城市。

    三峡富余电,可用于制氢

    千人计划学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程寒松

    目前,中国有多座城市在规划建设氢能源产业,武汉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凸显鲜明的产业特色。

    早期日本的氢能技术还不如加拿大,但通过投入巨资和集中优势技术力量进行研发,如今日本已走在世界前列。武汉可借鉴日本成功的经验,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建立氢燃料电池研发协同创新中心,吸引国内外高校院所、社会机构、燃料电池企业加入,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国际领先的研发平台。

    发展氢能产业,要综合考虑安全性、经济成本、社会效益,使之可持续发展。三峡和葛洲坝电站每年都有富余的电能,如果利用这些电能通过电解水制氢,将为发展氢能提供丰富资源。

    避免重蹈纯电动车覆辙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潘牧

    中国最早的电动汽车企业诞生在沌口,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目前在全国电动车市场占比很小。现在规划建设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要避免重蹈覆辙。

    首先要明确产业定位,想清楚到底是做产业制造区,还是产业示范区。

    上海的定位是氢能的示范运营,武汉的产业定位要与上海区别开来,发挥制造业的产业优势,重点发展氢能的生产制造。

    在发展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初期,给予补贴政策扶持是必要手段。更为重要的是,政府要下定决心淘汰落后产能,新兴产业才能快速发展。武汉开发区可先行一步,出台推进新能源发展的区域政策,在区域内全部采用新能源产品,并制定目标按比例推进。

    着眼于全产业链来布局

    南京大学教授 刘建国

    氢能产业链很长,在发展过程中要有战略定力,保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政府必须要有跨越性前瞻思维。做产业领先者,就必须有敢于冒险的精神。

    目前,国内规划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的城市很多,如河北张家口、广东云浮、江苏如皋、浙江台州等中小城市,这些城市大多是打造“氢能小镇”。武汉是国内第一个提出发展氢能的省会城市,要着眼于全产业链来布局。

    发展氢能以企业为主体

    清华大学教授干林

    企业是氢能产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2014年,日本丰田公司推出了一款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全世界掀起氢能热潮。

    促进氢能源行业发展的关键一步,是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产、学、研三方中,最重要的是以企业为基础。武汉高校众多,科研实力雄厚,如果政府能牵头联系企业、高校,让双方开展互动合作,这样效率更高,也能让科研成果迅速走入市场。

    武汉有望成“最大氢城”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博士何广利

    放眼全国,把氢能源战略上升到城市发展高度的,只有武汉和上海。

    武汉最大的优势在技术,武汉科教优势明显,包括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在内的一批高校,有极强的科研能力。利用高校的科研提升技术,再利用武汉的整车企业开展实验,这是一条很完整的产业链。

    氢能发展规划可以再量化、再具体些。日本曾经也出台过一个规划,其中对推广量、成本指标有具体要求,规划的可行性也更高。目前,中国发展氢能产业正当时,要抢在世界其他国家前出成果。

    氢能爆发,比想象来得快

    雄韬股份董事长张华农

    氢燃料电池是电池类的终极产品,锂电池将逐渐被氢电池取代,就像铅酸电池被锂电池取代一样。武汉没能赶上锂电池汽车这一波潮流,已经没有必要再做追随者,而应该提前布局氢能源,做领先者。

    我国氢能源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一定突破,氢能源产品成本直线下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辆氢能源大巴是2700万,2012年上海世博会时降至1000万,到2016年时降到了180万,2017年120万,到2018年会低于80万。随着规模提升,它将比锂电池电动车更加便宜,氢能源的爆发期将会来得很快,快到不可想象。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唐晓安吴纯新通讯员周明德张敏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