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宜昌:打造公共服务最佳城市
  • 宜昌:打造公共服务最佳城市

    时间:2017-10-13 00:00:00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湖北日报讯 图为:秀美新宜昌,和谐宜居城。

    图为:车行山水间,最美“水上公路”。

    图为: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江北院区规划鸟瞰。

    图为:宜昌自贸片区,城连世界路更宽。

    图为:BRT公交,让市民畅享便利行。

    图为:国学浸校园,郎朗诗书声。

    图为:第四届长江钢琴音乐节开幕式演出。

    图为:远安县国际康养度假酒店项目规划图。

    图为:秋日宜昌皆美景,运河公园迎客来。

    图为:第五届中国诗歌节现场。

    9月16日,在第二届中国质量(上海)大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2017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宜昌市公共服务质量整体满意度为82.02,在湖北省抽样的5个城市中位居首位,在全国101个测评城市中排名第15位。

    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服务质量工作,以人民群众最关注的教育、医疗、交通运输、旅游、养老等领域服务质量为重点,坚持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核心战略,把改善民生作为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问题导向,项目化、标准化、品牌化、长效化管理等系列举措,宜昌全面提升了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水平。

    公共交通 开创绿色出行新时代

    去年1月13日,美国华盛顿2016年度“世界可持续交通奖”颁奖典礼举行,宜昌市以BRT项目的先进经验和突出成就,从参选的俄罗斯莫斯科,阿根廷罗萨里奥等世界8个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16年世界可持续交通奖”。 成为继广州之后,第二个获此奖项的中国城市。

    BRT是快速公交系统的简称,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被称作“地面上的地铁”。

    宜昌BRT全长23.9公里,是国内中心城区单条线路最长、站距最短、站位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BRT项目。项目于2015年7月正式开通试运行,日均运送20多万人次,开创了宜昌绿色出行的新时代。

    同时,宜昌组织制定《宜昌市快速公交管理办法》《宜昌市公共交通乘车规则》,并不断完善。自BRT运营以来,以其车辆和站台的舒适性、运营时间的准点性、服务质量的规范性得到了市民普遍认可。在提升公交出行能力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目前,正在积极组织申报创建国家“公交都市”。

    宏观宜昌全市,绿色公共交通建设如火如荼,城乡一体、海陆空一体化格局正在加速优化。为让全民畅想出行便利,宜昌在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的同时,大力实施“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中心”“城际公交惠民”“村村通客车惠民”“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领域品质工程”和“交通信息惠民”五大服务质量提升工程。

    2016年,全市在建公路、水运项目共计64项,新下达监督计划书37份,部、省、市重点项目和大、中桥梁、县乡道、直立式码头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当枝一级路、陆渔一级路延伸段交安工程等18个项目通过了交工验收;宜昌港主城港区云池作业区一期工程、远安安鹿渡改桥新建工程等通过竣工验收。

    建立健全村村通客车长效机制。全市135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共加宽3065公里农村公路路基路面,修建9951个错车台,新建1136个候车亭。各县市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原则,落实财政专项资金,建立1+3的农村客运长效机制,保障通村客运开的长久。

    不断提高乘客满意指数,宜昌将在打造“智慧交通”的路上继续行进。

    医疗服务 分级诊疗模式全国推广

    宜昌公共服务满意度居湖北首位,来源于群众的健康、幸福与获得感。

    2016年初,宜昌主动作为,首创“互联网+分级诊疗”模式,提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改革目标,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这是2015年我省唯一获国务院表彰的地方典型经验做法。

    2016年11月15日上午9时,三峡大学仁和医院的转诊协作平台收到一则转诊通知。“患者董杰睿,1岁,咳嗽一个月,发热3天,诊断支气管肺炎,怀疑早期心衰。”转出医院:秭归县中医院。

    中午11时,小杰睿被送到仁和医院。该院儿科及时施治,控制了病情。两三天有效的治疗后,“病情已稳定,小杰睿家住秭归水田坝,回去方便照料。”11月18日,仁和医院下达了转院通知,其又回到秭归县中医院继续治疗。“不用来回办手续,一条短信就安排妥当。”小杰睿的妈妈说:“要点个赞。”

    小杰睿不是享受“智能转诊”的第一人。2016年7月以来,已有52303人次通过转诊协作平台完成转诊。

    “互联网+”将转院难、预约难、挂号难等“老大难”,彻底抛弃。

    如果说,转诊协作平台将患者带到了专家眼前,那么,以“互联网+”为基础的远程医疗平台,则打破医院围城,共享三级医院的优势资源。截至目前,已完成远程会诊40余次。

    经过改革实践,宜昌人用智慧和汗水,将“互联网+分级诊疗”惠民医疗服务改革推入深水区,激起智能、便民、长效三朵浪花。

    同时,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城区组建了174个“家庭责任医师服务团队”,形成“家庭责任医师团队+网格员”的家庭医师服务管理模式。仅2016年一季度,城区就完成签约家庭78129家。

    分级诊疗便民化,着力提升乡村医生群体素质,宜昌从2014年起开始“订单式”免费培养大学生村医。并通过系列举措,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人才不足。

    未来,宜昌还将朝着更美好的“健康蓝图”而奋斗――以创建“国家健康城市”为契机,实施健康教育进网络、健康体验进社区、健康饮食进餐桌、疾病筛查进村居、病媒防控进家庭5项行动,逐步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

    公共安全 位居全省前列

    “深入实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战略,建成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这被写入《2017年宜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宜昌平安创建工作成绩不俗,连续15年被评为“全国综合治理先进地市”,人民群众的安全、幸福感不断提升。

    据了解,在本省2016年下半年安全感测评中,宜昌市的五项测评指标中,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和公正执法满意度三项指标位居全省市州第一,知晓率位列全省市州第三位。

    今年9月19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央综治委授予全国112个地方“长安杯”荣誉称号,宜昌市再次捧得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长安杯”的参评条件极为严格,必须连续三届(每4年为一届)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

    近年来,宜昌市在平安湖北、平安宜昌建设中,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公安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以“一感两度”(公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执法满意度)测评为抓手,坚持突出民安为先,民生优先,民意当先,努力打造全国社会最平安、群众最满意地市。五年来,“一感两度”测评均位居全省前列。

    坚持民生优先,治安创新,让群众更有安全感。今年来,宜昌各地展开了系列“行动”:西陵区公安分局推动防控体系提档升级、枝江市公安局实现打防管控“四位一体”、宜都市公安局筑牢“花蕾防护”工程……各地公安部门积极作为,其他职能部门也不甘落后,宜昌城管努力打造“为民城管”服务品牌;食药局举办“12331,守护食品药品安全”活动……实现全领域覆盖。

    对此,宜昌市民们均啧啧称道:住着安全、吃的放心,孩子在校更安心,一切都舒心。

    公共文化 市民畅享诗意生活

    9月15日至21日,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宜昌市政府主办,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柏斯音乐集团承办的第七届长江钢琴音乐节在宜昌举行。

    本届音乐节继续以“音乐惠民”为核心,7场各具特色、形式迥异的高水准音乐会、14琴28人56手“钢琴兵团”震撼亮相、钢琴与打击乐完美配合、长江钢琴?小金钟2017全国钢琴大赛等系列活动让市民流连忘返。

    “音乐让生活更美好”。活动还邀请著名钢琴教育家、音乐家、教育家等走进宜昌社区和校园,与市民及中小学生近距离交流。

    中外名家倾情演绎,国际大师开坛设讲,钢琴名家深入基层……如果说,音乐惠民,魅力无穷。那么,文化惠民以诗意传承,这亦是宜昌亮点。“诗歌之城”+“钢琴之城”就是幸福之城。

    在宜昌,9岁的小朋友李致远、赵兴寿、李致远们以诗追求快乐、享受生活,成为诗歌进入寻常百姓家的文化标识。

    据宜昌市文联负责人介绍,宜昌鼓励文艺精品创作,连续10届,11件作品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每年举办端午诗会、千人诵诗等活动80余场,参与各类诗歌活动的群众10万余人次,近两万名群众一直坚持诗歌创作。

    诗风盛行,滋养文明。宜昌先后涌现出“扶贫功臣”罗官章、“拥军慈母”罗长姐、“夷陵好人”李广佳等一批在全国产生影响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诗歌已成为宜昌人最诗意的信仰、最富足的生活。同时,宜昌着力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目前,宜昌学习其他城市先进经验,建设片区学校,组建学校联盟,实施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推动教育内涵建设向纵深发展,以打造宜昌教育品牌。

    据宜昌市教育局负责人介绍,通过开展中小学校卓越绩效模式应用、智慧教育、德育品牌学校创建等工程,学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各校诵读经典等德育活动蓬勃开展。

    生态守护 打造国家级康养城

    峡江相依、山水之城。漫山遍野的桔树、淙淙细流的溪水、绿色环保的蔬菜、四面八方的宾客……这是宜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结出的硕果。

    近年,宜昌大力培育绿色文化,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以此倒逼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城市绿色发展的路子,真正让城市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以一流的山水、一流的文化建设一流的城市。

    2015年11月16日,省委、省政府在宜昌召开全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现场会,会议肯定宜昌是全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的样本和典范、总结推广宜昌城市建设发展的经验,要求全省上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要用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我省城市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路上,宜昌从未有停歇。

    9月12日,健康中国与促进三峡康养产业发展座谈会在宜昌举行,会议着力厘清宜昌康养产业发展思路,树立宜昌康养产业城市品牌,创建“国家级三峡康养试验区”,签约一批康养产业重点项目。

    作为全省唯一、国家首批“健康城市”试点。近年来,宜昌大力发展集文养、医养、游养三者和谐共生为一体的康养产业,实现旅游、美食、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

    今年6月,宜都市政府与湖北宏源健康科技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宜昌馨语康复医院项目投资服务协议书,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拟建设医养结合的健康养生养老、老年病康复、心理医疗康复等。

    同时,一批项目正在紧张谋划、实施:西陵区的智慧康养中心项目、伍家岗区的巴陡山生态体验休憩区项目、夷陵区的太阳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

    目前,“文养”“医养”“游养”多元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已形成。

    未来五年,宜昌将启动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各县市区发展特色康养。在全市康养产业类型上围绕旅游资源和医疗资源,以点带面,打造产业集群;积极谋划吸收国内外知名的市场主体参与。

    峡江巢暖,引凤来栖,壮美三峡,康养之城。随着宜昌自贸片区的蓬勃发展,未来将有更多国内外知名、优质企业入驻宜昌,他们将与宜昌400万人民同心携手,共圆大城之梦!

    图片由宜昌市委宣传部、市质量强市委员会办公室提供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