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湖北新闻 > 武汉法治建设2016年度报告公布
  • 武汉法治建设2016年度报告公布

    时间:2017-08-28 19:14:56  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

    我市有序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以法官、检察官为核心的人员分类管理体系。首批入额法官集体宣誓 李金星 摄

    记录我市法治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为百姓提供了解认识城市的法治窗口,助力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昨日,由市委法治办组织,市法学会主持撰写的《武汉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6)》正式发布,这是我市第二个法治城市建设“白皮书”。

    该报告分为8个部分,分别是依法执政与全面从严治党、科学立法与重点立法、依法行政与建设法治政府、公正司法与提升司法公信力、基层治理与建设法治社会、法律监督与民主监督、法治教育与法治文化、各区(功能区)法治建设。

    和去年首次出台的法治建设年度报告相比,该报告不仅强化了立法和法律监督的内容,增加了各区(功能区)的法治建设情况,还首次公布了我市法治建设十大事件和十大典型案例。

    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制定法治建设五年规划

    2016年,武汉在全国大城市中率先启动法治建设规划编制,市委法治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编写、市委印发《法治武汉建设规划(2016—2020年)》,并推出法治建设十大重点工作项目。

    从三个方面细化22项主要任务和措施,对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强化立法和法律监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公正司法、加强法治社会建设,保障实现经济、城市、民生“三个升级版”等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部署和安排。

    领导干部法治学习形成常态机制

    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普遍建立学习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定期学法、研究部署法治建设工作。市委将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入市委中心组年度集中学习内容。领导干部在换届选举、年度述职中增加述法内容。

    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任命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和宪法宣誓制度,推动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学习培训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内容。市级党委机关法律顾问覆盖率达90%以上,行政机关法律顾问覆盖率达100%。

    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157项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调整行政审批事项。武汉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至157项。我市制发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区级综合行政审批改革意见〉的通知》,各区均成立了综合行政审批机构。

    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我市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对工商登记前置、后置审批事项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清理公布前置审批事项37项,较改革前的242项减少84.7%。

    抢劫、抢夺警情近十年来最低

    平安建设实现新突破。2016年,全市违法犯罪警情、刑事警情继2015年实现历史性下降后,同比再次下降4.2%、18.3%,违法犯罪警情减少了2.2万起。2016年全年有近百天没有发生抢劫、抢夺警情,同比分别下降60%、53.5%,达到近十年来最低点。

    以科技创新为创新核心要素的武汉警营文化逐步形成。“大数据”理念渐入警心,“公安云”全面建成,联创中心投入实战,“智慧公安”加快推进。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作战,应用信息化手段破案保持在85%以上。

    链接>>>

    16个城区(功能区)法治建设亮点纷呈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与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法规工作室联合编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释义》,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提供政策指引。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探索基层矛盾预防化解新模式,集中综治、维稳、信访及司法行政力量,探索基层社会矛盾预防化解“1+3+N”工作模式。

    武汉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开展重大项目合同合法性审查。开展打击传销、整治胶囊房等专项治理工作。

    武汉化工区:将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纳入2016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

    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东西湖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会前学法”制度。全年,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学习法律法规超过30部。

    江岸区:提出法治示范区建设目标,起草制定《江岸区建设法治示范区五年工作规划》,创新形成百步亭社区基层治理先进经验。

    江汉区:在区“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设立16个总金额2.6亿元的法治建设项目。在全市率先完成工商、质监,城管、交通的审批机构合并,率先实现营业执照、税务登记、机构代码证等审批证件“五证合一”。

    硚口区:法院建立家事法庭探索实施家事纠纷诉调对接、“诊疗式调解”、反家庭暴力“红黄蓝分级预警”等举措,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

    汉阳区:在22个小区开展法治公益广告进电梯项目,已在778部电梯上完成安装,打造小区特色法治文化氛围。

    武昌区:在全省率先打造“武昌律师调解联盟”,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并开展律师调解技能拓展培训。

    青山区:区司法局建立青山律师网上法律服务平台,为企业、群众提供快捷、专业的法律服务。主动服务“宝武重组”,建立政企联动联席会议制度,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洪山区:结合“大学之城”建设,与辖区5所高校达成“双创”法律服务合作,定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型小微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助力大学生创业。

    蔡甸区:面向“三农”问题开展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开通村村响法治广播栏目《法治之声》,聘请农村法治专干,组建基层法治宣传队。

    江夏区:依托高校力量编制《江夏区法治建设规划(2016—2020)》,提出“十三五”法治建设工作五大重点项目。

    黄陂区:提出“打造法治建设的深化版”,将“推进法治思维养成工程、法治环境创优工程、法治宣传深化工程”作为年度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新洲区:立足“建筑之乡”开展服务企业活动。通过设立“检察工作联络点”“治安警务室”“同心律师团”,深入企业开展“法务会诊”活动。

    (责任编辑:刘晓丽)

    此稿件为延展阅读内容,稿件来源为: 长江日报。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提供稿件的纠错信息。
    • 关注新华网公众号

    • 下载新华炫闻客户端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