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河南新闻 > 鼓起“脱贫志”送上“致富方” 睢县“志”“智”双扶化解脱贫难
  • 鼓起“脱贫志”送上“致富方” 睢县“志”“智”双扶化解脱贫难

    时间:2018-11-04 21:06:50  来源:大河网  作者:

    潮庄镇胡寺村文化广场上老人们打起欢快的腰鼓

    驻潮庄镇郭庄村第一书记赵红珍帮村民解决芦笋种植出现的问题

    睢县胡堂乡李窑村举行孝道文化活动

    专家走进田间地头传授知识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只有实施‘志智双扶’,树立脱贫光荣的导向,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才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商丘观察记者王平刘梦珂本报通讯员杜传忠刘景澎

    “产业科技特派员走进田间地头给我们传技术、解难题,这是给我们脱贫致富上了‘技术保险’啊!”10月17日,睢县城郊乡汤庙村支部书记王峰感激地说。

    王峰所说的产业科技特派员就是前几日由河南科技大学18位专家组成的“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服务团来到睢县城郊乡云腾农业科技园,为园区“种、养、加”产业把脉问诊。

    近年来,睢县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通过科技扶贫、能人带动、文化扶贫、输血造血等多渠道精准发力,开展“志”“智”双扶工程,大大提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1

    技能培训添“资本”

    睢县通过聘请高校专家服务团,开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岗前技能培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农产品经纪人”“乡村旅游”“巾帼农家乐负责人”“巧媳妇工程”等专项创业培训,探索实行“课堂培训+创业实训”“技能培训+创业培训”“示范基地培训+创业项目案例培训”等模式,推广“互联网+”创业培训,开展开放式在线培训,建立致富带头人创业网络创业培训体系,提高创业培训有效性,让农民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术、开阔了思路,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城郊乡保庙村贫困户王顺治种植了几亩葡萄,原来没有技术,产量不好,也卖不上价格。经过农业专家的指点,今年种植的葡萄个大,光泽还好,一亩地就收入了5000多元。在周堂镇嘉鸿鞋业打工的谭小兰更是受益匪浅,她初次进厂时只拿1500元的工资,通过县里组织的技术培训,如今她的工资提高到3000元。

    技能培训为贫困户脱贫“添枝加叶”,拓宽了群众增收的路子,为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典型引路增“信心”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只有实施‘志智双扶’,树立脱贫光荣的导向,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汇聚起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才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睢县县委书记吴海燕说。

    睢县通过举办专题讲座,传播精神文化知识;挖掘脱贫励志模范、创业致富典型、“凤还巢”成功人士,利用多种舆论工具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引导和鼓舞贫困户依靠双手辛勤劳动脱贫致富,树立“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自信心。

    涧岗乡恒山村张玉喜四年前因一场事故,落下了三级残疾。他身残志坚,于2016年建起了养殖大棚,经过和妻子张小莹两年的不懈奋斗,终于在2017年年底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并被授予全县脱贫励志模范称号。

    “人家身体残疾都脱贫致富了,咱还观望啥?”后台乡邓庄村轩琴锋听过村头大喇叭讲述的脱贫攻坚故事,鼓足了干劲,他在自家的7亩地里种辣椒,当年一亩地收入一万多元。

    为激发贫困户脱贫斗志,该县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贫困户自主脱贫稳定脱贫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脱贫励志模范、就业产业奖补、脱贫成效奖励“三大工程”。自主脱贫且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贫困户,授予“脱贫励志模范”称号并给予每户6000元的自主脱贫奖励;发展种、养、加、商、游等脱贫产业,发放奖补资金1785.07万元;对贫困家庭在集聚区就业、扶贫车间就业、县外务工的,发放就业奖补资金1731万元;对贫困户家庭当年人均纯收入4000元以上,每户每年按人均纯收入的20%给予脱贫成效奖励。

    目前,睢县已为“脱贫励志模范”发放奖励资金24万元;落实各类政府奖补政策20404人次,发放奖励资金1080.49万元,形成了“自己干、大家帮、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3

    文化扶贫提“精神”

    为补齐“文化短板”,提升群众治穷致富的“精气神”,睢县实施“七覆盖一到位”文化精准扶贫提升工程。该县为每个贫困村配备1名文化宣传员,带动村民参加文化活动,以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推动文明村风。创作大型脱贫攻坚剧《惠河湾》在各乡镇巡演,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良好效果。

    夜幕降临,孙聚寨乡刘六村文化广场上灯火通明,村民们穿着队服如约而至。戏剧队声情并茂地演唱着豫剧;红歌队铿锵有力地唱着《东方红》;腰鼓队、广场舞队尽情地敲着、舞着……丰富的文化生活提振了村民的精气神。

    73岁的李广真老人每天边做饭边哼着曲,年轻时学过唱戏的她,又找到了生活的乐趣。“没事就想唱两嗓子,之前剧团来俺村唱两天就走了,不过瘾,现在我们自己天天唱。”李广真老人说,“从来没有过过这么好的生活,60岁以上给补钱,看病还报销,党的政策真是好啊,我还要多活几年呢。”

    “因婚至贫”是脱贫攻坚的绊脚石,为了踢开这个绊脚石,睢县制订下发了《睢县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方案》,提出了彩礼不超过2万元等一系列执行标准。

    百善孝为先。该县还积极探索孝善敬老工作新模式。以“子女主动交、理事会统一管、孝善基金定时发、政府及时奖励”为工作运转机制,以“弘扬文明新风、倡导子女尽赡养责任,真正解决贫困老年人脱贫问题”为工作目标,推行“每天三元钱”赡养扶贫工程,545个村都成立了孝善理事会,建立了孝善敬老台账,筹集发放孝善基金4723.778万元,18438名贫困老人获得政府赡养奖补735.158万元。同时,积极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孝贤模范”“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进一步调动了赡养义务人履行赡养义务的积极性,提高了老人户家庭收入和生活保障,形成了家庭孝心养老、社会善心敬老的良好风尚。

    4

    “五帮四同”暖民心

    脱贫攻坚需要干部沉下去,与困难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帮助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发展产业,改善环境,找准拔掉穷根的路。睢县在全县干部中开展“五帮四同”活动,即帮贫困户打扫一次庭院卫生,帮贫困户置办一件必需的生活用品,帮助解决一件急事难事,帮助宣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的志气和信心;共同与贫困户吃一次家常饭(自费),共同与贫困户参加一次生产劳动,共同谋划实施一个增收项目,共同与贫困户老人过一次生日。

    每天,你都能看到扶贫干部奔波在乡间小道上,穿梭于田间地头,进出于农家小院,面对面宣讲、点对点帮扶、心贴心交融……据不完全统计,自“五帮四同”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干部入户走访216000多户,收集群众困难信息12206条。

    随手翻看一位驻村干部的民情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群众的心声及各类民生诉求。有想参加技术培训的,有想改善房屋的,也有寻求帮助购药的……

    “我们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现场解决不了的,带回村里统筹研究解决。我们就是把帮扶村当成家,把帮扶群众当成‘娘家人’。”驻潮庄镇郭庄村第一书记赵红珍告诉记者。

    他们带着感情而来,带着亲情而来,也带着大包小包而来。有的给困难群众带来了常用药品,有的给老人买来了厚厚的羽绒服,有的给孩子带来了漂亮的书包、学习用品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共送去各类物品81562件,各类慰问金11.31万元。

    本版图片均为刘景彭摄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