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智能手机使用低龄化 中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
  • 智能手机使用低龄化 中小学生该不该使用手机?

    时间:2017-11-22 16:11:00  来源:梅州日报  作者:曾舒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给中小学生带来通讯的便利和查阅资料的方便,但逐渐显现的弊端也不容忽视。该用什么方式处理才能使学生接受从而降低不良影响,这是学校和家庭都必须面对的难题。

      难题

        该不该给学生用手机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该不该给孩子买手机,其实给家长出了道难题:希望能随时联系到孩子,又担心孩子沉迷于网络社交或手机游戏,耽误学习,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叶女士平日工作忙碌,便给刚上初三的儿子买了部手机以便联系,但补习班的曾老师跟叶女士反映,孩子在补习时频繁翻看手机,叶女士便将手机收回,为此,母子俩发生过争吵,“尽管给儿子买手机是为了联系,但没想到通讯工具成了孩子的玩具。”手机在成为学生新玩物的同时,可能也会成为学生间攀比的“资本”。在龙坪小学外等候女儿放学的叶先生告诉记者,女儿羡慕同学们都有电话手表,经常闹着要买,“我觉得没有必要,每日有家长接送,有事找老师即可,不能因为其他小朋友有,她就一定要有。”叶先生觉得有需要的购买才有价值。

      学校

        多种措施规范学生使用手机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梅城大部分中小学校均有多种措施规范学生使用手机。梅江区江南育才小学明令禁止学生携手机入校。学艺中学在9月开学初,向家长学生发起了“关于禁止携带手机入校”的倡议书,同意的家长学生可在倡议书上签字,确有需要的学生则需写明情况并上交班主任统计。

      新城中学的邓老师表示,学校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开学便开始不定期提醒学生,一经发现将没收,如遇极端情形,老师也将严肃对此处理。梅州中学的张老师告诉记者,大部分学生都有手机,为了保证上课质量,上课前均会提醒学生专心听课,若发现个别上课玩手机的学生多会采取暂时保管手机、课后通知家长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曾宪梓中学的内宿学生经家长同意后允许带手机,但不能带进教学区,若不遵守则循序以提醒、收缴、班主任保管并通知家长共同教育的方式,希望杜绝类似情况再发生。梅县东山中学较严厉的则是在警告无效后让学生回家自行反省。

    不少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图片均为曾舒婷摄)

      探讨

        健康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学艺中学心理咨询室主任房苑萍认为,中学生正处于敏感的青春期,建议少用或不用手机,因为网络上暗藏的黄赌毒信息容易对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长期沉迷于网络社交也易影响孩子在生活中的情感表达,形成社交障碍。市民侯女士则认为,手机使用问题宜疏宜导,作为高科技产品,孩子确实能通过手机学到不少知识,可在家长陪同参与下,让孩子适度使用手机,“规定使用时间,并在家长陪同下利用手机搜索资料等,既能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知识,也能增加亲子相处时间。”

      在信息发达时代,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专心只读圣贤书”可能得不偿失,梅州中学张老师认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在生活实践中了解掌握最新讯息,比使用手机搜索更有用。梅县东山中学校长安国强认为,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手机,规范学生的使用习惯,既不排斥手机的通讯功能,还可利用学校图书馆查阅功能等取代手机检索,组织收看新闻播报,随时掌握最新信息,降低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以更健康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不断规范操作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学生成长更有利。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