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绿色崛起正当时!韶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绿色崛起正当时!韶关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17-11-22 16:08:02  来源:韶关日报  作者:石黎星

    南岭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 韶关日报记者 童铜韶 摄

      仁化长坝沙田柚每公斤不低于20元。

      乐昌九峰黄金奈李每公斤卖到32元。

      正宗翁源三华李40元一公斤卖断货。

      始兴有机蔬菜市场成交价每公斤最高达40元!  

      ……  

      进入新时代,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绿色原生态农产品在市场上特别火爆。韶关市各地近些年凭借自身优良生态环境而蓬勃兴起的“一镇一品”特色拳头农产品,在促进了当地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带动了当地一大批农户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无独有偶,11月12日,从杭州传来好消息——  

      在“2017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上,韶关以其资源禀赋、生态绿色、文化底蕴、休闲风尚等多重优势携手杭州、成都、三亚、厦门等9市一起荣膺“2017年度中国十大品质休闲城市”称号。

      毫无疑问,当前在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韶关,正以伟大实践诠释和验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前瞻性论述。

      建设生态文明是新时代的召唤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强调要“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诚如十九大报告阐述的那样:“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一个执政党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足见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和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在当今中国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  

      “韶关不是一般的山区城市。”这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当年主政广东时说过的一句话,其言下之意,就是韶关工业根基厚,门类齐,一旦振兴,不可限量。在离开广东赴京履新之际,汪洋还一再叮嘱“要把韶关这个广东的‘香格里拉’建设好”。  

      今年9月,原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来到韶关,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保护好南岭自然生态,增强提供生态产品的功能,打造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之后,胡春华又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工作方案》,并指出把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作为广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要下大决心、集中力量、加快推进在韶关、清远打造连片的、规模较大的生态保护区,筑牢粤北生态屏障,建设珠江三角洲后花园。  

      韶关市委、市政府深刻把握党中央、广东省委的战略决策部署,吹响了要真正把韶关的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绿色崛起的号角。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莫高义多次强调,韶关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积极谋划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工业的发展,通过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推动韶关市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排头兵作用,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示范。  

      坦率说,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既是省委、省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韶关实现又一次嬗变的重大政策机遇。作为广东省生态特别保护区的主战场,韶关固然要承担起更多的生态保护责任,但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无疑也是韶关实现转型崛起的一大契机。

      韶关发挥生态优势加快发展

      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那么,韶关实现绿色崛起究竟又有哪些优势呢?  

      在今年9月中旬举办的2017韶关首届科技创新投资高峰会上,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小锋在作主题演讲时直言不讳:“绿水青山是韶关的价值所在。”他甚至大胆地预言,“韶关将是未来广东省内最珍贵的城市!”  

      曾经为韶关党政领导授课的中国科学院教授蒋高明也一度对韶关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加赞赏:“韶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无价之宝,是韶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障。”  

      诚如多位专家学者所言,韶关是广东省生态环境最好的城市,是广东名副其实的大氧吧,也是国家重点林区和广东省重要的用材林、水源林及重点毛竹基地,被誉为华南生物基因库和珠江三角洲生态屏障。  

      市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韶关市每年的森林生长量高达380万立方米,全市至今共有森林2300万亩,森林覆盖率长期在全省所有地级市中高居榜首,达到75%。  

      韶关得天独厚的优良生态环境也孕育了一大批现代生态农业的龙头企业,出产了一系列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优质原生态农副产品——  

      在翁源,名声鹊起的韶关粤台农业合作试验区,现代农业飞速发展,5个农业示范园,实现总产值20多亿元,新增农业产值6.8亿元。单一个仙鹤兰花长廊,便有兰园300家,经营面积1万多亩,全县仅兰花产业年产值就高达4亿多元。  

      在乐昌,借助北部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瓜果蔬菜产业,仅梅花镇一地平均每日就外销新鲜无公害蔬菜300余吨,涌现出“农丰”“百臻”等特色农产品品牌。  

      在仁化,在“大丹霞”的金字招牌下,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模式带动全县8000多农户从事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开发,全县诞生了数十个小有名气的绿色有机产品。  

      还有乳源环南水湖自行车公开赛、新丰的农家乐,等等。  

      韶关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优势。当前韶关市正全力推进的“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四大重点景区建设,就是要通过以点带面构建全域旅游格局,将韶关建设成为华南旅游胜地和珠江三角洲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诚然,建设生态文明,绝非简单地、机械地回归自然,而是要按整体、协调、循环的原则和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  

      可以说,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是省委、省政府交给韶关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并在这场全民性的伟大实践中既达到韶关作为全省生态屏障的地位更巩固,生物多样性保护更有效、水资源环境更安全之目的,又实现推进韶关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产业发展,从而真正把韶关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让全市人民真真正正共享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美丽韶关,考验着韶关市各级领导的智慧。

      全力推动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

      所谓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就是在韶关市及清远市的北部地区打造连片的、规模较大的南岭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域。这是我省为保护好原始生态风貌,筑牢粤北生态屏障而作出的一项具有全局战略的重大部署。  

      那么,作为主战场的韶关,怎样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韶关如何在保护中实现自我发展?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令人欣慰的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的建设规划工作,11月初,莫高义便率队前往乳源和乐昌,展开专题调研,并迅速研究制定了《落实省委主要领导在韶调研指示精神重点任务责任分工表》,明确了27项工作责任分工,细化完善了17项子项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推进。  

      莫高义要求,要科学确定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范围,统筹考虑拟建范围的可行性、成长性和精准性,使拟建范围符合保护区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主体功能定位,形成1000平方公里以上连片的、可延伸和扩展的区域。显然,这也是对韶关市规划建设生态特别保护区的原则要求。  

      “规划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意味着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欧阳建国如是说。在他看来,规划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对韶关的发展,尤其是在处理好生态、生产、生活之间关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规划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能有效促进韶关市供给侧改革,加快韶关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也是从韶关市实际出发探寻的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无疑将为韶关未来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韶关是广东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在生态保护方面要有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杨应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么说。他认为,省委提出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完全符合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韶关市要把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美丽中国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并认真按照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加快推进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使全市人民早得益,让全省人民早受惠。  

      生态兴则文明兴。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深邃思考的重要成果,彰显了对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深刻认识。  

      我们坚信,建设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乃是顺应新时代潮流的战略性举措,必将促进韶关实现新一轮绿色崛起!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