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清远教育“十三五”规划:紧抓“创现”打造教育高地
  • 清远教育“十三五”规划:紧抓“创现”打造教育高地

    时间:2017-11-21 16:51:21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魏金锋

    17日,清远市教育局召开了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清远教育再出发”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梁素雅 摄

    11月17日下午,清远市教育局召开了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清远教育再出发”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

    会上,清远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兰就“十二五”以来清远教育发展情况和《清远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有关情况作了通报。

    据《规划》透露,“十三五”清远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至2020年,建立以学习型社会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使清远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并实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全覆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成绩▶▷

    从学生净流出地变成净流入地

    发布会透露,“十二五”以来,全市教育系统以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重点,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由2010年的79.3%提高到目前的101.3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2010年的90.64%提高到目前的94.95%,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7%。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实现全覆盖,特殊教育延伸至高中阶段教育,教育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反映强烈的“读书难”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教育出现新拐点,清远从学生净流出地变成了净流入地。

    教育保障能力方面也得到新提升,全市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10年的32.7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79.09亿元。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由原来的550元提高到现在的1150元、初中由原来的750元提高到1950元。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政策,人均每月不低于900元。

    实施在农村从教满25年至退休的教师终身岗位津贴制度。体制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实施了校长“去行政化”和教师“系统人”改革。完善了市直学校(园)教师岗位管理和县域内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交流合作,努力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

    教育“创先”工作取得新突破。2014年以来,清远成功创建为粤东西北地区首批省教育强市,实现了教育强县(市、区)、教育强镇(乡、街)、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三个全覆盖,并在粤东西北地区率先启动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创建工作。今年4月,清城区成功创建为粤东西北首批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

    短板▶▷

    教育资源配置仍待优化

    张玉兰指出,清远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教育现代化目标要求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

    教育发展方式亟需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优质学位供给不足,市区中心区域、城镇基础教育布局亟待优化;南北部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全市教育体量虽大但整体质量亟需提升,内涵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

    她表示,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以及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学龄人口增加,将会在“十三五”后期释放,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的问题亟待解决。这些对清远学校规划、资源配置、师资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提出了新要求。教育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在理念上还没有实现由教育管理向教育治理的转变,管办评分离尚未实行;在方式上还习惯于用文件管学校、用分数管学生、用升学率管教师,还不善于运用制定标准、公开信息、社会监管等方式进行综合治理。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多元的现代教育治理体系。

    促进教育发展的合力仍需增强。个别部门对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意识还不够强,对解决教育发展历史遗留问题还不够主动积极;职业教育专业与区域产业发展结合度还不够高,深度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机遇▶▷

    《规划》出台开启教育发展新征程

    如今,清远教育进入新时代,亟需增添新动力,抓住新机遇。

    2017年5月10日,经清远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清远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出台,开启了教育发展新征程,全力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规划》提出“十三五”清远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至2020年,建立以学习型社会为标志的终身教育体系,使清远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并实现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市、区)全覆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90%以上,北部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达到南部地区平均水平的90%以上,使全市城乡居民子女更好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提供人才保障。

    为了实现该总体目标,《规划》提出了立德树人、教育治理、强师兴教、完善教育体系、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等10项主要任务,同时设计了“圆梦家乡”系列活动、打造“一院一库两中心”、广清教育一体发展等14个行动计划。

    针对清远教育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规划》从整体发展战略上结合实际,对清远教育发展进行这样的整体战略构思与把握:“十三五”期间,清远教育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按照“1155”的战略思路全面推进清远教育内涵式发展,即以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为“一个抓手”;紧扣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保障公平、增强服务这“一条主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内涵提升、结构优化、强师兴教、开放引领和特色发展“五大战略”,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开放,全面推进清远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

    部署▶▷

    将省级职教城打造成清远名片

    记者了解到,该《规划》注重扬长补短,充分深挖发挥清远教育发展潜力,着力在规划中实现“五大突破”,凸显“五大亮点”。

    张玉兰表示,要着力教育层次突破,实现高等教育本科以上层次提升的新亮点。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呼唤教育要对接其相应需求提供优质的高水平人才,呼唤教育以“升级版”的人才培养支撑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和清远作为珠三角产业转移承接地的升级诉求,同时也倒逼教育对人才培养层次的“升级”。

    目前,清远高等教育只有大学专科层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清远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由此,《规划》中着力于教育层次突破,力求高等教育在本科及以上教育层次提升的新突破,在层次提升上形成新亮点,以教育的“转型升级”对接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

    着力于“创现”突破,形成粤东西北率先实现“创现”的新亮点。《规划》中,清远紧抓“创现”抓手,大力凸显在粤东、西、北中率先实现“创现”目标,形成教育高地,大力吸引汇集人才、培养人才,形成比较优势,争取在山区市率先实现“创现”。

    她认为,清远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呼唤职教发展,同时清远职教城建设也为清远教育“十三五”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清远职教城是清远教育必须着力打造的清远名片,不仅会形成助力清远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亮点,而且会因职教城建设汇聚人才、培养人才、提升人才,打造人才聚集地,为清远实现创新驱动和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广清一体化方面,要实现新突破,形成优质资源汇入融合的新亮点。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进展迅猛,广清教育一体化成为可能。在《规划》的顶层设计中,主动适应形势发展,主动积极作为,积极实施广州优质教育资源的导入工程,形成广州等优质资源汇入融合的新亮点。

    护航▶▷

    拓宽经费渠道加大教育投入

    张玉兰说,新时代清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更高要求,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高质量的教育怀有更强烈、更迫切的期盼,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全力以赴做好教育工作。

    要充分发挥清远市及各县(市、区)教育规划发展领导机构组织作用,对规划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发改、教育、人社、编制、财税、国土房管、城乡建设、农村建设、行业联络等部门发展教育的责任,合理分工、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着力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完善资金、税收、土地、人才、媒体宣传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加强与清远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接,开展年度规划落实情况评估,及时总结规划实施中的经验和教训,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加强家长、社会、媒体对规划落实情况的监督,依据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适时调整规划。

    拓宽经费渠道,确保加大教育投入。《规划》中也提出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各级政府要按照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的要求落实资金投入。2016至2020年,清远市本级财政五年将统筹安排1.571亿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强师、教研、学前教育等重点领域的建设。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