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广东新闻 > 海珠湿地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四颗明珠”之一
  • 海珠湿地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四颗明珠”之一

    时间:2017-09-29 17:30:2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宾红霞 余秋亮

      今年9月,海珠湿地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黑翅长脚鹬。黑翅长脚鹬出生于在中国新疆西部、青海东部及内蒙古西北部等地,每年9—10月离开北方繁殖地向南迁徙过冬。

      吸引越来越多候鸟停留的背后展现的正是海珠湿地5年来生态建设的成果。2012年9月29日,海珠湿地一期示范区建成开放,拉开了海珠湿地保护建设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序幕。

      从饱受侵蚀、濒临“消失”的万亩果园到“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意义的”国家湿地公园再到“打造全国最好、全球标杆性城央湿地”,海珠湿地展现了海珠区、广州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果。

      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镜头转回2012年。当时为了拯救万亩果园,破解果农“保胃”与城市“保肺”之间的矛盾,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广州市探索性提出全国首例“只征不转”政策,宣告万亩果园华丽蜕变、升级为国家湿地公园的新开始。

      据海珠湿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蔡莹介绍,5年来,海珠湿地通过推进清地收表、围蔽工程,把1.6万多亩果林湿地有效纳入政府管控范围。果基农业示范基地启动建设,果园重现生机,上百年老树重新挂果,仅2016年龙石硖龙眼节期间就丰收、共享龙眼约1.5万斤。

      在水网生态方面,5年来,海珠湿地开展了水网联通、水系清淤、管网截污、“食藻虫”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在湿地水域恢复了珠江自然潮汐动力,区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同2011年的数据相比,V类水质的比例下降了45.5%,并出现了优良水质断面(I—III类),再现岭南水乡景象。

      “海珠湿地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给动物、植物一个舒适的栖息之地。”监测数据显示,海珠湿地目前分布有维管束植物602种,动物共311种,其中鸟类155种(包括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3种,广东省级保护鸟类19种),鱼类36种,增幅较2012年分别达115%和44%,生物多样性稳步提升。

      良好生态环境引来人才带来商机

      5年来,通过创新模式,海珠湿地的保护建设成效频现——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等一同入选国家湿地公园“四颗明珠”;获得广东省湿地保护杰出奖、全国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全国自然学校试点单位等称号;2017年更是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成为广州市第一个城市园林绿化及城市生态修复获奖项目。

      绿水青山引来“金山银山”。海珠湿地的生态效应逐渐转化为创新经济和高端人才的集聚效应,很多企业游完海珠湿地后,落户决心变强。2016年以来,26家500强企业、大型央企及上市企业等,近30个意向落户非拿地项目在海珠湿地周边汇聚,已吸引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科大讯飞等领军企业的一批核心业务,总投资达550亿元,形成广州新落户企业的“湿地效应”。

      据海珠湿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5年,海珠区将以海珠湿地为核心,构建形态多元、功能复合的中央生态区,提升广州绿心效应,将其打造成为招商引资、国际交流、旅游休闲等活动的重要生态空间;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新优势,以一流的生态环境吸引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互促共进。

      南方日报记者 宾红霞 余秋亮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