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指纹神探”的默默坚守――记甘肃省优秀人民警察王一
  • “指纹神探”的默默坚守――记甘肃省优秀人民警察王一

    时间:2017-08-21 19:00:1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记者惠程华 通讯员李娟淑

    “指纹神探”的默默坚守

    ――记全省优秀人民警察王一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惠程华 通讯员李娟淑

      初见静宁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中队指导员王一,难以把他与警界“指纹神探”联系起来。人到中年,头发花白,不善言谈,但只要说起工作,他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1998年,怀揣着省警校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两张毕业证书,一路过关斩将,王一以优异的成绩被静宁县公安局录用。

      初出茅庐的王一,被分配到静宁县城关派出所。在派出所多年的工作中,忙内勤、跑片蹲点、抓案子、解纠纷,侦办各类刑事、治安案件……王一很快赢得了同事们的肯定。

      2000年3月,他成为当时城关派出所最年轻的片警。从那时起,王一一头扎进警务区,每天走访各街道,了解各户的家庭情况和人员结构。经过3个多月走街串巷,观察、记录,采集社区基础信息9000多条,绘制各类平面图表数十份,并针对一些问题小区组建义务巡逻队和“打更队”,有力地遏制了发案,赢得了辖区内居民的赞扬。同年,城关派出所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一级派出所”。

      经过3年的基层锻炼,2002年4月,王一在静宁县公安局面向全局组织的公开竞聘选拔中层领导岗位中,被确定为基层派出所副所长人选,只待办理组织任命手续走马上任。然而,王一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放弃中层领导岗位,去刑事侦查部门做一名打击犯罪、惩恶扬善的刑警。

      此后的刑侦生涯中,抓盗贼、擒劫匪、破命案,王一都是一把好手。王一说:“当时我既搞侦查,又搞技术,边干边学,逐渐迷上刑事技术这一行,摸索到了技术破案的一些门道,通过指纹鉴定破获系列铝合金窗框被盗案48起,收获了技术人生的第一份惊喜。”

      2004年,静宁县公安局党委决定选派王一赴素有“中国刑警摇篮”之称的中国刑警学院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深造。一年后,王一学成归来。在他看来,这些指纹不是一个个简单的纹路,而是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它们能和他对话、交流,能带他重构现场、维护正义。

      在“王一工作室”,记者随手点开电脑桌面上的文件夹,看到的全是指纹,有些清晰、有些模糊,但经过放大,令人惊讶的是,每条纹线的起点、终点、分叉点或结合点等各个细小环节都被不同颜色的细线和数字做了特殊标注。王一说,每个标注都是这个指纹的一种重要特征,而这些特征的唯一性便是一个嫌疑犯的唯一性。

      在2015年云南昆明、玉溪“8・20”事件中,公安部第一时间发布指纹协查通知,王一团队夜以继日,连续战斗,48小时认定2名嫌疑人,赢得了公安部的表扬。

      指纹世界无声无息、枯燥乏味。就在许多同行另谋高就或退出岗位时,王一却毅然选择了默默坚守,且一干就是十多年。

      2013年10月,全省“NEC指纹自动识别系统”建成以来,王一放弃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勘验各类案件现场600多起,利用痕迹物证破获本地案件60起,出具痕迹物证检验鉴定72份,全部被法庭采信。发送指纹比对数量9万余条,比中案件现场指纹700多起。其中破获全国涉爆涉恐具有重大影响的紧急协查案件9起,故意杀人案件现场指纹协查7起,抢劫、强奸、绑架等八类暴力重特大案件和特大盗窃案件60多起,涉案价值总计1000多万元。

      随着一个个大案、要案的成功侦破和一次次全省指纹破案记录的刷新,南方一线城市、警官院校、公安系统等单位的聘请、上调及邀请函不间断地奔向了王一,但都被他婉言拒绝了。今年4月27日,王一被任命为静宁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中队指导员。面对同事们的恭喜,王一淡淡地说:“忠实于自己的工作岗位,为老百姓做实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近日,王一在平凉市政法系统组织的公安英模事迹巡回宣讲报告会上,以《在追梦的征途上,感谢你们一路相伴》为题进行了宣讲。他深情地说:“办公条件我们无法强求,但案件却必须全力侦破;办公条件的改变我们可以等,但案件侦破却一刻也不能等待,所以,我们不应去比条件,我们应该去比奉献!”朴实的话语引起了在场政法干警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

      王一先后被荣记个人三等功3次、个人二等功和一等功各1次,并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警察、全省优秀共产党员。2015年5月,他作为基层公安机关唯一代表被特聘为甘肃省公安机关案件现场勘查技术人员培训班授课教师;同年9月荣获“公安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一等奖”。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