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小康在基层】幸福花开满金城
  • 【小康在基层】幸福花开满金城

    时间:2021-05-15 11:51:32  来源:  作者: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刘健

    滔滔黄河如昂首巨龙,从青藏高原蜿蜒向东,入青海进甘肃,千折万转,一路奔腾入海。

    兰州,是唯一一座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经过多年发展,河汇百流、九曲不回的黄河精神早已融入这座城市的血脉中,激励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断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站在建党百年历史新起点,小康,这一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千年梦想已悄然走进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400万兰州人民为之振奋,向着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铿锵迈进。

    兰州城市夜景。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摄

    地处永登县武胜驿镇的五端村,海拔2640米,是兰州市典型的偏远二阴山区。

    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再加上单一的农业产业,让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农民深受贫困之苦。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展开,这个久困于贫的小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村里村外看上去都是破破烂烂的。这几年,在帮扶干部的帮扶下,村里实施了危房改造、土墙翻建、大门维修、庭院硬化、旱厕改造等工程,村容村貌得到彻底改观。”村民苏建平说。

    见到苏建平时,41岁的他正忙着在羊圈里给羊喂草、清理粪便。前几年,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的政策措施后,苏建平放弃了在城里打工的生活,决定回乡养羊。经过不断探索与积累,他家仅基础母羊的数量就达到了300多只。

    “最近有20多只小羊羔已经联系好了买家,就等着变现了。”苏建平抱起一只黑色的小羊羔说,一大家子八口人的生活都指着它们了。

    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这几年,苏建平每年仅卖羊的收入就有20多万元。他不但在县城买了房,还购置了小货车。

    养羊,是苏建平全家的大事。父亲负责放羊,苏建平负责拉水、准备饲料……一家人配合默契,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今年我又买了12头牛,如果一切顺利,每年能增收10万元左右。”苏建平说。

    苏建平靠养羊过上了好日子,强家利则通过种百合改变了生活。

    家住榆中县园子岔乡柏木村的强家利,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和兰州市许多贫困地区一样,柏木村所在的榆中北山地区山连山、山环山。当地农民长期以来普遍以种植小麦、玉米、土豆为主,每亩地年收入也就几百元。

    贫困,成为横在群众致富路上的一座大山。

    脱贫致富无解?当地干部群众不信。

    脱贫攻坚开展后,园子岔乡紧扣壮大特色农业、实现自身“造血”发展主线,确定了以百合种植及百合深加工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农民种植百合。从此,强家利找到了富起来的出路。

    “刚开始有些害怕,只试种了几亩,后来发现比种小麦、玉米挣的多很多。”强家利满面笑容地说,这两年,自己家的年收入每年都在10万多元。

    找到了致富办法,强家利家的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不仅买了面包车和小轿车,还在县城买了一套105平方米的住房。

    “种了半辈子地,穷了半辈子,没有想到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他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末,兰州市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一万美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2.71万元、9621元增加到4万元、1.46万元,年均增长8.1%和8.6%,连续跑赢GDP增速。

    榆中县马坡乡农民种植药材。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铁梁 摄

    在73岁的戴兰英老人看来,住上好房子就是过上了小康生活。

    几年前,戴兰英告别自建小院搬到了位于兰州市安宁区沙井驿街道的棚改集中安置小区景宜家园后,“现在的条件好得很”便成了老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以前住的是自己盖的房子,每到冬天要烧炉子,还要留心煤烟。现在,家里用天然气壁挂炉供暖,天冷时打开阀门就热了。”戴兰英说。

    老人的新房子有8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上下电梯。最让她满意的是,小区环境不错,楼间距大,采光也好,每天都能到院子里去散步,和邻居们聊聊天。

    “现在的条件好得很。”老人又说了一遍。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兰州把推进棚户区改造,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自2011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233个,涉及18万户,惠及群众52万人以上。其中,基本建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110个,9.5万户,受益群众达到了28万余人。

    推动棚户区改造的同时,这几年,兰州还全面启动了针对老旧楼院的改造工作。

    甘家巷20号楼院是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甘家巷的一处老旧楼院,建于20世纪80年代初。这处楼院不大,仅有两栋楼8个单元280户人以及不足一个足球场的院子。和其他“三不管楼院”一样,这个楼院既没有业委会,也没有产权单位和自己的物业,甚至没有小区名字——人们习惯性地按门牌把它称之为“甘家巷20号”。

    “自从进行了老旧楼院改造,大伙儿的生活环境彻底改善了。”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的一位达姓老人说。

    在城关区2019年实施的老旧楼院改造中,“甘家巷20号”居民楼加装了外墙保温层,实行了分户计暖改造,化粪池也被重新改造,彻底解决了以往冬天屋里冷,夏天院子臭水四溢的问题。

    “以前我们这儿冬天冷、夏天臭,一年四季脏乱差,和现在根本没法比。”老人说。

    在距甘家巷一个街区距离的酒泉路,针对老旧楼院的改造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酒泉路张家园社区的中路子75号、中路子25至27号,中路子32号,中路子40号,4个老旧楼院改造小区已基本完成,今年还将陆续开工改造105个老旧楼院。”酒泉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为改善群众住房环境,过去5年间,兰州市共投资24.63亿元改造老旧小区416个,为老旧住宅加装的电梯数量达到304部。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