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时间:2021-03-03 17:17:34  来源:  作者: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

    宫长瑞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对于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这是亘古未有的壮举,也是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不是轻而易举就取得的,脱贫致富奔赴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也不是一天铺就的,而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扎扎实实干出来的、一步一个脚印奋斗出来的。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抓好脱贫工作,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书写了减贫脱贫的宏美篇章;由组织及个人,数百万扶贫干部数十年如一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扎根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一道斩穷根、立新志,创造了脱贫攻坚的丰功伟绩;以东部带西部,实行一对一对口帮扶,构建东西部协作发展机制,结下了同心同德共同奔小康的深厚情缘。在脱贫攻坚战斗中,上下同心、尽锐出战,不留退路、不容弹性的战略决策与脱贫决心,使得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宝贵品质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得到生动诠释,铸就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确保了脱贫攻坚战最终取得伟大胜利。

    贫困是社会发展的顽疾,也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从感叹“民生之多艰”、憧憬“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祈愿“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到基本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跨越千年的哀叹悲鸣与美好夙愿,终于化为全面脱贫的无限喜悦。面对庞大的贫困人口,中国何以取得反贫困斗争的伟大胜利?其制胜法宝,就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通过实施“六个精准”,确保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明确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要问题,最大程度保证了扶贫资源真正用在贫困地区、真正用在扶贫对象上。各地在扶贫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抓住贫困根源;以发展思维转化扶贫思路,改善发展条件,增强发展动力,以发展助推人民群众实现最稳定的幸福生活;以创新思维落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等“造血式”帮扶策略,为斩断贫困的代内循环与代际循环汇聚不竭动力。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的基本民生诉求,遇山开山、遇河架桥中攻坚克难,一棒接着一棒干,把贫困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成效、检验脱贫质量的重要尺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负人民、改善民生的深刻内涵,远不止于借助外界力量从物资上消除贫困,还在于调动广大贫困群众创造幸福生活的积极性、主动性,赋予其自我发展自我进步的内生动力。各地从尊重主体价值出发,依靠国家政策扶持,在贫困地区建立起农业生产培训班,提高贫困群众素质;开通就业创业绿色通道,扩宽减贫脱贫路径;设置护林员等扶贫岗位,实现困难群众就近就业。这些超常规助推贫困群众减贫脱贫的政策举措,充分展现了我们党把改善民生视为发展的第一要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人民情怀。实践再次证明,只有始终保持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定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作者系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兰州大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