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从“一户一块田”到“土地银行”,张掖临泽让土地生金
  • 从“一户一块田”到“土地银行”,张掖临泽让土地生金

    时间:2021-03-03 17:16:04  来源:  作者:

    临泽县高标准农田建设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杨红丽

    时令催人耕种忙,不误田间一季春。2月24日,阳光明媚,在张掖市临泽县广袤的土地上,机械声轰鸣,农民群众忙着耕地施肥、铺膜保墒;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政策宣传、讲解种植新技术;农资经营户马不停蹄地将线上订单配送上门……到处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近两年来,临泽县已建成14.07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可进行完善的高效节水农田灌排,田间道路和生态林网体系、耕地质量明显提升,机械化作业程度大幅提高。”临泽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魏正艾介绍,高标准农田项目预计年可节约水资源3236万立方米,节省化肥及农药用量34%,粮食增产1407万公斤。“一户一块田”高标准农田不但让种植户尝到了甜头,也凸显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补丁地、巴掌田,大型机械作业难;斜尖子、地埂多,种植管理费用高;药乱打、肥乱施,一轮灌水跑断腿;不好旋不好耙,为争地边去打架。”这是昔日临泽县鸭暖镇张湾村农业生产的真实写照。

    临泽县恒泰志翔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宋守志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以前,大型机械根本不能作业,横七竖八的田埂垄沟、碎田边界、田间道路得到复垦,部分小地块之间的水渠进行有效归整,耕地面积扩增约3.6%左右,实现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配套架设滴管水肥一体化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我们种起地来也方便多了。”张湾村的“一户一块田”高标准农田建设只是临泽县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临泽县高标准农田项目于2019年11月开工建设,2019年完成4.13万亩,2020年完成9.94万亩。共平整土地12.28万亩,配套高效节水13.5万亩,土壤改良13.15万亩,修建蓄水池31座。

    临泽县鸭暖镇成立昭武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及土地银行与“一户一块田”不同,临泽县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土地银行”悄然兴起。“土地银行”,通俗讲就是村集体采取银行运作模式,通过“零存整贷”的方式,将农户分散、闲置的土地“存”到村集体农业资源经营专业合作社,收取存入利息;合作社再将土地整体划块后“贷”给愿意种植的农户,收取贷出利息。2月22日,临泽县鸭暖镇昭武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及土地银行正式揭牌成立,昭武村近400户村民将2100亩土地存入了“土地银行”。当天,这2100亩的土地以每亩地年利息720元和750元“放贷”给了两家经营主体。“农户存入‘土地银行’的地通过这一次招投标,土地都升值了,以前一亩地流转也就一两百块钱,今天竞标720元。不仅农户流转土地挣到了钱,而且承包给种植大户,村委会通过收取管理费,也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农户与集体利益的双赢。”昭武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杨发军说。“土地银行”作为一种新模式,有效解决了“有田无人种、有人无田种”的矛盾,既保证了土地的适当集中和规模经营,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又从根本上保护了农民利益,达到各方“共赢”的目的。

    “从2020年10月份开始,我们镇着眼于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后半篇文章,在昭武、大鸭、张湾等村开始试点,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储土地经营权制度,在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基础上,成立村土地流转托管服务中心。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土地银行’。在‘一村(社)一块田’区域内推行‘龙头企业+土地银行+经营主体(农户)’模式,促进土地规范化高效流转。”鸭暖镇党委副书记管志明说。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