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农耕文化激活偏远小山村
  • 农耕文化激活偏远小山村

    时间:2018-04-26 15:36:53  来源:  作者:

    每日甘肃网通讯员何方

    乡村民俗农耕文化是千年历史的沉淀,近几年,随着乡村游受追捧,蕴含在农耕民俗文化里财富,也越来越受到众人的追捧。在徽县永宁镇高山村,有一座“刘马湾农耕文化庄园”,农耕文化则以实物的形式在这里得到了完美呈现。来这里游玩、赏景、观花,感受乡土文化的游人越来越多,村子里的村民看到了机遇,也跟着建起了“农家乐”“游乐园”。一时间,这个偏远乡村成了城里人游民俗村落、赏山涧美景、吃农家饭、休闲辟暑的香饽饽。

    大门前爬山虎探出嫩绿的枝条,路边两旁,几十个石磨盘和石磙子分别“蹲”在草丛中,像是在列队迎客。“院门”同样是由石磙子、青瓦组成,分成两排并立垒起,显得朴素而独特,组成了“刘马湾农耕文化庄园”的“门楼”。院内一面爬满紫藤的墙上,挂着数件麻绳牛鞭、蒸馒头用的竹篾等已经完全退出人民生活的旧生产生活工具。

    “这里我来过好多次了,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新奇与感动,看着这里的每一件东西,我感觉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刘浪是徽县一位干了一辈子摄影工作的老摄影家,这次他特意组织了摄影采风团来这里搞创作。

    庄园的主人叫冯麦社,60多岁的他在村里担任村干部30多年,从村干部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就决心建设一个“世外桃源”式的新型农民民俗展示基地,远离城市喧嚣,亲近乡土,以“回归自然”“享受自然”为宗旨打造一个“民俗乡村游”新境地。

    从2005年开始,冯麦社就干了起来,流转土地120亩,发动全家力量共同参与建设,13年来,先后投资超过了100多万元,五六十年代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小到一张纸币、布票、大到桌椅板凳、农机具在他眼里都是真实的民俗物品展示。

    目前,农耕文化庄园已经出具规模,位于山涧湖畔,人工打造的湖水青青,小桥流水,园区以“留住乡愁”和“把农业民俗做成文化,把文化注入农业”为出发点,充分挖掘乡土韵味的历史文化底蕴,在设有采摘园、垂钓台、摆渡船、骑马场等休闲项目的同时,还打造了“古井古墙”、“浮桥栈道”、“十二生肖洞”、“山涧凉亭”、“古桥飞渡”、“梦幻园田”等一个个游览景点,园区内充满了文化味、艺术味和田园乡土味。

    “没有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这么完整的老式农耕用具和生活用具,现在这些东西都很少见了,让人感觉很亲切。真不枉此行。”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张勇年感慨地说。

    为了给前来的游客提供体验乐趣,冯麦社还在园区中种有桃、梨、李、山楂、樱桃等十余种果树,各种时令蔬菜等优质农作物,除设“观光园”“游乐园”“采摘园”外,还开设了农家特色的“体验园”,辟有菜畦,租给游客开展农事体验活动,让游客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农耕的乐趣。为了满足游客“吃农家饭、品农家茶、住农家屋、娱农家乐、购农家品”的休闲需求,游乐园还设有田园风格餐厅及自助烧烤区域等,让游客尽情享受乡土菜肴、林间野果。

    冯麦社深有感触地说:“这些老旧的农村生活生产用具,体现的不但是物质的,更是精神方面的传承,现在社会发展很快,一些老的东西不断成为人们的记忆,我们当初很随便的生活生产用具,现在的年轻人都不认识了,如果不把这些东西保留下来,以后的人就体会不到我们这一辈人生活的艰辛,就会不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