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兰山论语】涵养“暗室不欺”的定力
  • 【兰山论语】涵养“暗室不欺”的定力

    时间:2018-04-12 16:08:58  来源:  作者:

    涵养“暗室不欺”的定力

    郑端端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这一要求语重心长、催人警醒,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最是考验党员干部定力的时候。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细微不逾矩,历来是修身律己的理想境界。正如《礼记》所言:“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事实证明,从最隐蔽的地方、从最细微的言行,往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性。真正自律的人,即使一个人独处,即便没有人注意,也会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始终把控自己的欲望。所以,只有具备“暗室不欺”的定力,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始终约束自己的言行,始终约束自己的私欲,才能防微杜渐,夯实道德根基。

    回顾一些落马官员的蜕变轨迹,很多人也曾有激情、能干事,但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他们忘记了“暗室不欺”的道理,抱着“天知地知”的侥幸心理,不断蔓延自己的欲望,结果渐次放纵、逐步变质,最终难逃法网。可见,党员干部的身份,并不是天然的“防火墙”,不可能自动具有“免疫力”。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廉政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尤其是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名目繁多的“糖衣炮弹”不亚于“洪水猛兽”,如果不加注意、稍有放松,就会成为“温水中的青蛙”,在不知不觉中跌入陷阱。所以,“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很多时候,大风大浪并不可怕,恰恰是“月黑风高”的隐蔽环境、“你知我知”的自欺欺人,才是最危险的“致命一击”。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因为微小之处、独处之时、青萍之末,往往为人所不察、为制度所未及,唯有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能守住防线。而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正是修炼定力的最好地方。党员干部要时时砥砺锤炼,从小事小节上加强约束、规范自己,常掸心灵灰尘,常清思想垃圾,要像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说,“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唯其如此,才能始终校准价值坐标,坚守理想信念,守望心中绿洲,守住政治生命。

    “不虑于微,始贻于大;不防于小,终亏大德。”细微之处见精神,细微之处见品格。慎独、慎初、慎微、慎欲,是党员干部一生的“必修课”。清醒自重、清明自警,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这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