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新时代 新甘肃】走出红色圣地哈达铺 “红军鞋”拓宽扶贫路
  • 【新时代 新甘肃】走出红色圣地哈达铺 “红军鞋”拓宽扶贫路

    时间:2017-12-19 16:05:33  来源:每日甘肃网   作者:周飞

    “红军鞋”从哈达铺销往全国各地,走出扶贫新路子。

      每日甘肃网记者周飞 文/图

      红色圣地哈达铺流传这样的故事,当年红军长征路过宕昌县哈达铺镇,哈达铺的百姓看到很多红军战士穿着草鞋,有的甚至都没有鞋穿,于是纷纷为红军战士做鞋,支援红军长征。

      就这样,一双双铿锵有力的双脚,踏过了雪山草地,走过了万水千山,完成了两万五千里的伟大长征。那一双双红军穿过的草鞋,也见证了红军一步步的足迹。

      如今,在这红色圣地哈达铺,迎着红色旅游发展的春风,一座红军鞋厂欣欣向荣,将当年的“红军鞋”从哈达铺销往全国各地,尝试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哈达铺红军鞋厂的厂长徐文林介绍,鞋厂从小作坊起步,但令人惊喜的是,红军鞋一开始便得到人们的喜爱。1998年,鞋厂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化生产。近些年的红色旅游发展使得哈达铺的游客剧增,“红军鞋”更是远销省内外,鞋厂也发展成为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现代化工厂。

      在红军鞋厂的产品展销室内,徐文林一边拿着“红军鞋”比划,一边向记者描述它的制作过程。一双红军鞋从最初的棉布、麻绳等原材料算起到完成商品包装,大概要包括搓绳子、纳鞋底、做鞋面三大工序在内的撑麻、贴背子等20多道流程。尤其是一双鞋底若采用全手工纳制,一般要耗费两天的工夫。

      依靠如此的传统工艺,“红军鞋”有了区别于工业化制鞋的特点与优势,当然鞋厂对人工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尤其在旅游旺季,即使所有工人加班加点,鞋子还是供不应求。

      刘金娥的家距离鞋厂只有两公里,她在这里已经工作7年有余。之前因为她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家里的开销只能由丈夫一人打工承担,生活压力很大。但自从到鞋厂工作,人勤手巧的她如今一个月至少能赚两千多元,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她说:“我们都是附近的村民,农闲时就到鞋厂来工作,农忙时就把活带回家去做。厂里按件计工资,工作时间很自由。”

      目前,红军鞋厂年生产量已达到将近两万双,“红军鞋”的销路遍布新疆、西安、上海、北京等地,整个鞋厂的年利润达到70多万元。徐文林说:“鞋厂现在已有员工30多名。随着鞋厂的不断发展,未来我们将继续吸纳地方残疾人及贫困人口优先就业,帮助他们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早日过上小康的好日子。”

    红军鞋厂的产品展销室内鞋品款式丰富。

    徐文林向记者描述“红军鞋”的制作过程。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