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礼县残疾人王治学 带领乡亲养蜂致富
  • 礼县残疾人王治学 带领乡亲养蜂致富

    时间:2017-12-11 15:43:30  来源:每日甘肃网  作者:刘东亮

      每日甘肃网记者刘东亮 通讯员韩文彦

      “咱们合作社今年前十个月,通过在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销售土蜂蜜4000多斤,交易额达到20多万元!”礼县桥头乡郑坝村的礼县治学绿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治学自豪地说。新蜂蜜上市以后,残疾人王治学在合作社接单、打包,把优质蜂蜜借助互联网销售到新疆、广州、上海、河南等全国各地是他每天必做的工作。

      桥头乡是礼县深度贫困乡,郑坝村又是是桥头乡最贫困的村。今年30岁的王治学,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进过砖厂,挖过煤炭,干过建筑,虽然打工生活都很辛苦,但很充实。可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的一场意外事故让王治学腰椎第三节骨折及右腿严重受伤,导致高位瘫痪,一时间,家里的顶梁柱塌了,全家陷入万念俱灰的境地。幸运的是经过家人3年多的悉心照料和休养,他凭借拐杖能够下地走动,但已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

      面对一大家子人,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王治学时刻提醒自己,身残志不能残,必须重新挑起家庭的重担。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思考,他发现郑坝村独特优美的气候环境,特别适宜养殖蜜蜂,且自古就有养土蜂的传统。2011年,在村民的帮助下王治学开始学习养蜂技术,并用仅有2000元资金养殖了十几箱蜜蜂。为尽快掌握养蜂技术,他一边向老蜂农拜师学艺,一边买来养蜂资料自学,摸索经验,不断改良、驯化蜜蜂品种。经过不断的勤奋学习、摸索,悉心照料,当年就实现了养蜂盈利。

      王治学第一次养蜂赚的钱虽然不多,但他“赚”到了残疾人能够致富的自信。“我第一次觉得,虽然自己是残疾人,但只要不放弃、肯努力,一样能致富!”回忆起当初养蜂得到回报时的情景,王治学依旧难掩激动。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王治学的养蜂规模由当初的十几箱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箱。2016年在各级部门和村民的支持下,王治学成立了礼县治学绿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陇原农夫”商标正在审批,合作社本着共同致富,带动村民共同发展为目的,通过采用“合作社+基地+蜂农”经营管理模式,扶持村民和其他残疾人养蜂,为他们提供技术和蜂种,帮助解决蜂蜜销售问题。通过实地指导,王治学把自己多年总结的养蜂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社员,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入社,合作社社员由成立之初的5人发展到现在的50多人,许多村民也走上了养蜂脱贫致富的道路。目前,合作社养殖中蜂240箱,带动合作社16户社员养殖中蜂600箱,年产蜜量12000斤,同时协议收购周边邻村20多户蜂蜜6000斤。预计销售收入50多万元。

      和王治学一样,同村50多岁的残疾人王举文,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去年,在王治学的帮助下加入合作社学习学养殖中蜂,今年养蜂30多箱,年产500多斤蜂蜜,预计收入在15000元左右。 “蜜蜂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希望,现在越来越喜欢养蜂行业了,来年准备再多养些!”王举文高兴地说。

      王治学说,桥头乡郑坝村周围地区,养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养出来的蜂蜜绿色无污染,品质又非常好,且成本投入又少,他要继续动员周边的村民一起养蜂,这样既可以解决他们脱贫致富问题,又能实现抱团发展,把养蜂产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礼县把中蜂养殖产业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助推脱贫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利用养蜂产业“不占耕地、不争粮食、不造成污染,投资小、占劳少、见效快”的特点,依托优势资源,采取“互联网+土特产”等方式,鼓励和扶持贫困群众大力发展养蜂产业,极大地增强了贫困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王治学就是礼县中峰养殖业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