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时事快评】张洞若:“洒水成冰”,也是懒政作祟
  • 【时事快评】张洞若:“洒水成冰”,也是懒政作祟

    时间:2017-12-06 15:48:55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张洞若

    “洒水成冰”,也是懒政作祟

      评论员 张洞若

      12月2日,陕西省西安市西二环开远门桥附近发生38辆车连撞交通事故,造成两人轻伤,事故地点交通管制3个多小时。交警部门称,事故原因是路面结冰湿滑所致。西安市政微博回应:城市道路洒水为城管部门进行。(据《华商报》)

      又是寒冬洒水,造成道路结冰,引发交通事故。同样的新闻,其实不久前就有发生:11月20日,郑州市中原西路中原大桥洒水成冰,17辆车行经此处,发生连环相撞。而且,搜索相关报道,近年来不少地方都有类似事件,个别城市甚至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俗话说,同一块石头,不能绊倒两次。可相同的错误,为何频频发生?诚然,洒水降尘是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但是,难道就不考虑天气状况?不应该以保障安全为底线?面对公众的疑问,其实管理部门并非缺乏常识,并且一些城市已经制订了相关规定。比如西安市,此次事故前就有要求:进入冬季后,道路冲洒水要适时、适量,抑制道路扬尘;在气温达到3℃以下时,要立即停止一切形式的冲洒水作业,避免因此引起的安全事故和负面舆情。

      既然如此,为何有洒水车“顶风作案”,不按规定执行?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关键在于管理手段的自相矛盾。比如郑州市,虽然规定了冬季低温时不能进行洒水作业,但同时又根据道路清扫指数考核工资;任务之下,一些环卫工人遂不顾道路结冰,只图“多洒多得”。或许,这种制度上的漏洞,正是“洒水成冰”在多地反复上演的主要原因。

      “好事办成坏事”,归根结底还是懒政作祟。针对不同的天气条件,怎么洒水、怎么考核,本该“应时而变”。只要进一步细化措施,妥善解决好“停洒”与“收入”的矛盾,问题其实不难解决。然而,一些管理部门却“我行我素”,既不用心、也不尽力;同时,工作方法的简单、施政方式的粗糙,也充分暴露出管理思想的贫乏。有效根治这一“懒政”,关键仍在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执政能力。只有以问题为导向,没有问题主动查找问题,出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既勤政、又善政,才能消除公众的抱怨,换来社会的点赞。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