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兰州新区六成失地农民实现转移就业
  • 兰州新区六成失地农民实现转移就业

    时间:2017-12-05 16:17:13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作者:记者王钊

    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

    兰州新区六成失地农民实现转移就业

      每日甘肃网12月5日讯(兰州晨报记者王钊)近年来,随着兰州新区的快速发展,不少农民离开了原来居住的村庄,住进了楼房。怎样让这些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获得固定的工资性收入,成为能否让他们过上幸福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兰州晨报记者从兰州新区了解到,自新区开发建设以来,失地农民约3.6万人,劳动年龄段内约2.65万人。经过新区的就业政策、技能培训等全方位政策引导,目前已有六成失地农民实现转移就业。

      据了解,新区就业部门建立了全方位失地农民就业情况信息库,将有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全部纳入统计范围,全面掌握他们的数量、年龄、教育程度、培训情况、技能特长和就业愿望,建立农村劳动力就业资源信息库,并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数据库内容。

      通过“SYB”创业技能培训班,借助“万企计划”开展创业扶持,组织有创业意向的失地农民参加创业培训,为他们提供了交流学习平台。

      在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兰石集团、科天集团等一些大企业、大集团纷纷落户新区。为失地农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60%的失地农民通过不同方式实现了转移就业。

      为了做好失地农民就业工作,新区开展失地农民专项培训。根据失地农民年龄阶段和文化结构,分层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开设了电工、电焊、家政服务、园林绿化、瓦工、电子商务等培训项目,推动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逐步向“技能型”转变,累计培训失地农民3000多人,实现转移就业2000多人。

      新区与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展“示范性”培训试点,使他们获得中级以上职业技能,从而促进稳定就业创业。同时,为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就业扶贫工作,对参加“示范性”培训的费用由政府和学校承担并给予每人2000元的生活补助。此外,依托社区学校针对城乡劳动力开展了职业指导、文化知识、就业形势分析等综合素质提升培训485人次,引导他们转变就业观念,从而实现就业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新区农村低保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未就业退伍军人和完全失地农民中的大龄、长期失业等无法通过市场化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困难的实际,在《兰州新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岗位开发范围中进行了一定突破,将上述人员纳入开发范围,组织开展了首批村级民政社保专干和学校保安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1人,有效缓解了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难题。

      据统计,新区开发建设以来,六成失地农民实现了转移就业。截至目前,新区失地农民达到3.6万人,劳动年龄段内约2.65万人,实现稳定就业的超过5000人,实现转移就业的超过20000人。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