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新时代 新甘肃】甘肃省农科院:牢记嘱托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 【新时代 新甘肃】甘肃省农科院:牢记嘱托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时间:2017-12-01 17:03:30  来源:每日甘肃网  作者:韦德占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记者韦德占/摄)

      每日甘肃网记者韦德占 见习记者聂鑫

      甘肃省是我国农业大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

      当前,我省正处于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的关键时期,将党的十九大的决策部署落在实处,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新动能,关键还要靠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11月29日下午,“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甘肃省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了解到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下称“省农科院”)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高站位、高标准,为甘肃省农业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中心。

      “让一方水土能养活一方人”

      受传统种植方式的影响,此前在甘肃省的很多地方农民靠天吃饭,旱不能灌、涝不能排。因此,“稳产增收”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农民的梦想。

      科技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作为甘肃省农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省农科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满足“米袋子”“菜篮子”“果盆子”的更高需求上狠下功夫。将很多偏远山区的贫瘠土地,变成“田成方、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稳高产田,同时改变了“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局面。

      走进马铃薯脱毒种薯繁殖中心的智能调控温室,一股蕴含泥土芳香的温暖气息扑鼻而来,与冬日里温室外面的寒冷成强烈对比。记者看到,这里成片的苗种整齐排列,风机、水帘等设施一应俱全。

      马铃薯研究所所长吕和平说:“我们所对马铃薯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现在一共培育了39个品种,研究与生产相结合,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为老百姓讲解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管理技术、马铃薯病害防控技术、马铃薯主食化品种应用前景等专业知识。”

      据省农科院院长、教授吴建平介绍,近年来,省农科院在全省58个贫困县建立了111个示范点,推广各类新成果200多项,探索出了县域科技扶贫的3种模式。“十二五”期间,全院科技成果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965.47万公顷,新增产值794.60亿元,新增纯收益430亿元。

    花卉苗木繁育中心。

      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2017年初,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的紧迫任务,是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要围绕这一主线稳定粮食生产、推进结构调整、推进绿色发展、推进创新驱动、推进农村改革,实现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

      “针对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我们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创新提出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为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应有的作用。”省农科院院长吴建平告诉记者,省农科院对兰州百合、靖远滩羊、岷县当归等产品营养成分功能及特异成分进行分析与比对,确定了兰州百合的主要营养品质标识和功能性成分,通过对“甘肃出产”纯天然优质地域品牌的重塑,提升了农畜产品化战略中的“权威性”和“认同性”,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十二五”期间,甘肃省农科院共争取到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合同经费累计达4.37亿元。通过鉴定或结题验收的项目共计284项,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39项,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励124项。

      省农科院研发培育的马铃薯。

      马铃薯培养苗。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