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新时代 新甘肃】牢记总书记嘱托 元古堆村换新颜
  • 【新时代 新甘肃】牢记总书记嘱托 元古堆村换新颜

    时间:2017-11-28 16:50:51  来源:每日甘肃网  作者:兰天

    元古堆村新貌。

      每日甘肃网定西讯(记者兰天)走进初冬的渭源县元古堆村,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穿村而过,一排排红顶白墙的安居房鳞次栉比,几缕袅袅而起的炊烟打破冬的萧条,平添生动的气息,村里的小广场上几位老大爷正在安逸闲适地晒着太阳,孩童欢快地追逐嬉戏,过往的村民流露出对生人的好奇,被问及时还难掩脸上的笑意……谁能想到,五年前的元古堆村,一旦下雨,村民就无法出门,马铃薯因运不出去而坏在地里。

      11月27日下午,“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甘肃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一睹元古堆村五年间的沧桑巨变。

      “2012年的元古堆村,全村447户人家中超过一多半都是贫困户。贫穷是全村人心头的痛,谁不想过好日子,大家都穷怕了。”说起当年,村主任郭连兵仍然一阵唏嘘。直到2013年2月3日,农历小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元古堆村,走进村民家,探真贫、听心愿,“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铭刻干群心间,点燃了所有人心中的“希望之火”。四年多时间,昔日贫困山村已经走出了贫穷的阴影,奔向光明的康庄大道。

    古堆村带头致富能手、村主任郭连兵接受采访。

      打好基础最牢靠 旧时村庄换新貌

      在86岁老党员马岗家里,一进门就可以看到老人家与总书记的合影,这张照片被老人视为珍宝,“总书记来了之后,我们这里的变化只有一个词,那就是翻天覆地。以前全家人挤在土坯房,现在盖了新房,又大又亮堂,现在生活各个方面都很好,吃得好、住得好,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照顾。”

      四年多来,元古堆村不断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先后完成混凝土护岸11.4公里,生态措施防护岸9.4公里,全村及周边河沟道得到全面治理;自来水实现447户农户全覆盖;完成机修梯田77亩,达到愿修尽修;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2公里、0.4千伏线路7公里,安装变压器3台,电网改造全面完成;硬化村社道路30.49公里,新建桥梁2座,村内所有道路全部完成硬化;建成集中安置区3个,安置农户130户,配套建设羊舍130栋,改造危旧房203户,危房基本消除;建成移动网络基站2处,全村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2016年,元古堆村被评为“绚丽甘肃・十大美丽乡村”。

      元古堆村党支部书记黄满强感慨地说:“现在村子面貌有了很大改善,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我们要好好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才能对得起习总书记的期望!”

      产业扶贫见实效 农民生活节节高

      黄满强介绍,元古堆村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探索形成了“母畜寄养+农户分红”“资产收益扶贫”“互助增信金融扶贫”“土地入股”等6种产业扶贫新模式,不断拓展群众增收渠道。

      2014年,元古堆村引进成立“圣源”投资公司,公司先后在元古堆村办起了砖厂、石料厂、建材厂、商混站、矿泉水厂、中药材加工厂以及梅花鹿、孔雀特种养殖场,通过入股企业分红,使村民有了一份“旱涝保收”的稳定收入。

      2016年,元古堆村引进甘肃爽口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元古堆投资建设百合产业园,以元古堆村为主的区域建立1500亩百合原料种植基地,实现百合种植户户年均纯收入增收1.72万元;建立食用百合精深加工生产线,吸纳当地农民120人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如今,群众的腰包更鼓了,日子更甜了,信心更足了。据2017年4月的精准扶贫核查结果显示,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143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35元。贫困面从2012年的57.3%降至7.1%。

      回首过往,从破败不堪的低矮“土坯房”变成了整齐划一的新村“安居房”,从靠天吃饭的自给自足变成了主动参与、入股分红的致富坦途……村支书黄满强说:“我最开心的就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让我备受鼓舞,我相信,在我们元古堆人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