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理论】加强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 【理论】加强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时间:2017-09-29 16:34:47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熊澄宇

      加强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教授 熊澄宇

      “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积极的响应。今天,“一带一路”在时空界定上有了大的拓展和提升。空间上从丝绸古道拓展为亚太乃至世界,时间上从2000年前延伸为面向未来。这个大背景是我们研究“一带一路”背景下文明互鉴的出发点和思考点。

      习近平主席指出,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下,加强以“文明互鉴”为关键词的交流机制和战略布局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需求。

      文化是客观存在,文明是发展过程。文化的特征是差异,文明的特征是融合。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地理、气候、历史、民俗等不同的因素,在世界范围内构成了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文化形态;几千年来,从游牧农耕到机械电子,从文字印刷到网络移动,则体现了不同文化形态之间殊途同归的文明过程。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讲话中阐述了文明的主要特点:多彩、平等、包容。这三个特点既是对文明发展的历史梳理,又是对文明存在的空间描述,更重要的是把文明发展的时空坐标与今天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行为方式融为了一体。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形态包含三个层面:可视可触的物质符号体系,可知可感的精神价值体系和匡正规范的行为制度体系。从这三个层面出发,我们可将丝绸之路背景下文明的互鉴与交流分解为四个切入点。

      一、文明的传承与发展

      丝绸之路是四大文明的发祥地,三大宗教的汇聚地,多民族文化的衍生地。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在亚欧不少国家被尊为国教的基督教、伊斯兰教或佛教分别由不同流派构成,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东西方世界各种思想观念文化形态几乎都可以在丝绸之路承载的文明和宗教中找到根源。梳理人文交流的历史传承是研究发展的基础。

      二、文明的开放与包容

      丝绸之路开拓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文明是在开放和融合中发展的,宗教是在包容和对话中前进的,民族是在交流和互动中共生的。要消除和解决当今世界的矛盾和冲突,在承认文化多样性的前提下,提倡文明互鉴和文化包容是重要的途径和方法。要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

      三、文明的互通与互补

      世界文化是在多元互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为了达到文明互鉴的目标,我们可以建构不同的对话渠道和方式,包括国际组织的多边对话,政府机构的双边对话,非政府组织的民间对话,不同学术团体的智库对话,以及宗教文化范围内的文明对话。对话的前提是开放,对话的结果是包容。开放包容必定导致不同文明的并存互补,融合创新。

      四、文明的并存和共赢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是今天“一带一路”的时空坐标。在这个背景和格局下,新的“一带一路”就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未来之路。物质生活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富足,老百姓的幸福感,是所有文明的共同目标。所谓创新未来,就是互知互信,互联互通,互鉴互补,互利互荣。我们的目标是在民心相通、并存互补的基础上建设新的社会治理结构,营造新的世界文明秩序。这就是并存与共赢的核心之所在。

      文化交流是文明互鉴的重要内容。文化交流既是历史,又是现实,既是愿景,更是行动。通过人文交流实现文明互鉴,最终达到民心相通,从而将“一带一路”建设转化为沿线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我们的现实关照和长远目标。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