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安全生产陇原行】金川集团三矿区用“婆婆嘴”念好矿山“安全经”
  • 【安全生产陇原行】金川集团三矿区用“婆婆嘴”念好矿山“安全经”

    时间:2017-09-19 17:28:15  来源:每日甘肃网  作者:韦德占

    采访团走进金川集团三大主力矿山之一的三矿区。(记者韦德占/摄)

    三矿区井下一角。(记者韦德占/摄)

      每日甘肃网讯(记者 韦德占)9月13日,“2017安全生产陇原行”采访团走进金川集团三大主力矿山之一的三矿区,探访三矿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所走出的安全发展之路,实现7年内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的长周期安全生产目标。

      记者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穿上工作服和雨靴,戴上矿灯和自救器,在观看进矿安全教育视频后,乘车通过斜坡道进入位于地下300多米的三矿作业区。斜坡道形似隧道,照明灯星罗棋布的分布于10公里长的斜坡道上,各个路口的路标和警示灯提醒着来车避让,每过一个地区的关键路口都有风门,以保证关键位置部位的供风。进入矿井后,满眼亮晶晶的石头在矿灯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甚是漂亮。

    记者在矿工的介绍下观察矿石。

    采访团实地探访三矿区井下作业区域。(记者韦德占/摄)

      据了解,三矿区是由大型硫化镍矿坑采矿山和棒磨砂、石英石露天开采矿山组成的现代化大型综合矿山。自2011年3月31日以来,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井下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2700多天。

      “三矿区始终秉持‘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五四三二一’安全管控思路,强化安全生产过程管理和事前预防,建立了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风险预控管理为手段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三矿区矿长杨长祥告诉记者,三矿严格落实了“五层级”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了工区(车间)自查自纠、自主管理,科室专业化监管、跟踪落实,安全管理部门综合监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塑培了一支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型员工队伍,已实现了安全生产2700多天。

      杨长祥说:“我们倡导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标准班,安全工作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涉及到时时处处、人人事事。哪一个环节疏忽了,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只有将安全工作细致入微、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才能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产环境,才能保证员工的切身利益。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继续做好职工教育、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完善和风险隐患双排查工作。”

      作为井下作业的一名一线职工,三矿区采矿六工区主任刘杰对于安全生产感触颇深。他说:“事故的发生,总是由一点一滴的不安全因素积累而成的。我们不能因其琐碎、微小而掉以轻心,唯有以严谨认真的态度,防患于未然,才能最大限度地消除事故隐患,构筑牢固的安全屏障。”

      “上班前我们就要从精神状态、身体状况、持证上岗、应知应会等五个方面对上岗职工进行了解,检查结果满足下井条件方可允许其下井作业。井下作业区域内溜井、采场进路、采场内车辆运行路段实施红区管控。车辆运行路段严格执行人动车不动、车动人不动、车见人停让、人见车避让……”刘杰告诉记者,凿岩台车作业时安全棚必须完好,作业时人员禁入,有人进入立即停止作业;装药作业前检撬必须彻底并确认,不检撬不装药;起爆管必须悬吊,不悬挂人员退离采场;起爆作业时所有通道安全警戒确认完毕后起爆,不确认不起爆,严禁看回头炮;凿岩台车进车必徒步检查确认,未徒步检查确认不动车。

    工人正在作业。(记者韦德占/摄)

    井下作业的设备――铲车。(记者韦德占/摄)

      多年的安全管理经验告诉三矿人,抓安全就要切实抓好现场安全管理,做好风险防控,隐患排查,对发现的违章行为及时纠偏,并按照规章制度“对号入座”,不搞“下不为例”,敢当“黑脸包公”,只有这样,安全管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安全生产才会有保障。

     “上下楼梯要扶扶手,过马路要走斑马线,驾驶和乘车人员要系安全带,厂区道路行走要走人行通道,厂房道路行走要走安全通道,管理人员不得单独进入作业区,上岗要严格履行岗前五项准入等安全管理制度,狠抓‘三违’行为……”大到厂级安全会,小到各班组排班会,三矿的各级管理人员逢会都会发扬不落实不罢休的“泥腿子”精神,用“婆婆嘴”念出了金川集团三矿区的“安全经”。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