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甘肃省交通质监局着力推进“品质工程”建设
  • 甘肃省交通质监局着力推进“品质工程”建设

    时间:2017-09-18 16:26:00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付霞霞

    精心打造品质工程 提升公路建设质量

    甘肃省交通质监局着力推进“品质工程”建设

      近年来,甘肃交通系统加大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着力打造一批优质耐久、安全舒适、经济环保、社会认可的“品质工程”,为促进我省交通运输转型升级、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特别是作为代表政府履行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安全监管职能的专业监管部门,甘肃省交通质监局忠诚履职、勇于担当,在护航“品质工程”建设中践行着自己的使命,推进全省公路水运建设质量不断上台阶。2016年,全省公路工程中十天高速、西合二级、兰永一级恐龙湾隧道等3个项目获得“飞天奖”,金阿高速获得“飞天金奖”,刘家峡黄河大桥工程获得国家“鲁班奖”。

      完善制度,试点推进

      近年来,我省加快交通项目建设,交通运输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十三五”期间我省交通仍将处于强投入、大建设和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全省将新建高速公路3700公里以上,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2000公里。与数量的急速增长相比,如何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成为最大的挑战。

      2015年10月,全国公路水运工程质量安全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品质工程”的要求,为我省交通项目质量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机。那么什么是品质工程?对此交通运输部有明确定位,即追求工程内在质量和外在品位的有机统一,并从建设理念、管理举措、技术进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程建设上提出了坚持原则和具体目标。

      为在“品质工程”建设中充分发挥好交通质监质量监督、安全监管职能,省交通运输厅提请省人大通过了《甘肃省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标志着我省公路工程质监工作由技术监督向执法监督的转变。

      《条例》出台后,省交通质监局参照修订了《甘肃省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甘肃省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办法》《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安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等制度,为全面开展质量安全监督、实施行政执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随后对全省5000多名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确保制度的规范执行。

      2017年,交通运输部在列入国家和地方交通基本建设计划的在建或拟开工公路、水运工程项目中组织开展为期三年的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工作。根据创建要求和目标,我省两徽、甜永、武九3个项目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部级“品质工程”试点示范项目。敦当、彭大、平天、渭武、景中、静庄、双达等7个项目被省交通运输厅确定为省级“品质工程”试点示范项目。今年8月,《甘肃省公路水运“品质工程”示范创建实施方案》出台,全省“品质工程”建设正式拉开帷幕。

      加大培训,营造环境

      当前是我省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加快成型、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交通发展正处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打造品质工程,就是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作为主攻方向和动力源泉。只有坚持以品质为追求,以质量供给升级来满足需求结构的升级,才能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省交通运输厅有关负责人这样说。

      为了让交通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等深入了解“品质工程”的内涵,让“品质工程”深入人心,省交通质监局以会代培,通过召开“品质工程”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宣传座谈会、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座谈会、试验检测管理工作座谈会、监理工作座谈会和质量安全分析会等,使全省各地交通运输局、质监机构、建设项目以及从业单位负责人共计2700多人进行了交流培训。在这一系列的会议上,积极推动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开展“品质工程”创建;二级公路项目参照高速公路创建标准,推行“品质工程”创建;农村公路项目借鉴学习“品质工程”创建方法,提升建设水平。

      2017年上半年,省交通质监局还完成94家设计、监理、检测单位的试验检测和2731名监理人员的评价,21家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评审和2家等级试验检测机构换证复核工作,并举办6期共801人参加的施工现场试验检测人员岗前培训班,积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监督体系。

      为营造良好的“品质工程”创建氛围,省交通质监局还积极组织开展“打造品质工程主旋律,引领质量管理新常态”宣传工作。通过多媒介的宣传,加深从业单位、从业人员对“品质工程”的认识和理解,为全省公路“品质工程”创建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科技创新,强化监管

      近年来,我省紧紧抓住交通运输黄金时期,紧盯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聚焦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公路、铁路、航路、水路、邮路、枢纽“六大交通提升工程”建设,力争到2020年基本形成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综合交通运输供给能力和转换效率全面提升。

      面对急速增长的交通建设,甘肃交通质监人从未像此刻感受到责任的重大。为此省交通质监局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提升监管效率,建成“甘肃省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信息化管理综合平台”,并依托平台,拓展现有施工质量智能监督系统。目前,部分建设项目已对接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化、行政处罚及违规行为网上公开和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的目标。

      为控制好原材料与产品,省交通质监部门采用双二维码标识进行盲样管理,采用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对沥青进行检测。同时,积极推广运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装备。在路基路面施工中,要求施工企业大力推行预应力管桩处置软基、台背高速液压夯实、边坡机械压实、混凝土滑模施工、沙漠戈壁防盐碱及水质净化、沥青指纹识别等工艺;在桥梁施工中大力推行蒸汽养生、钢筋CO2气体保护焊、钢筋绑扎台架、智能张拉与大循环压浆等工艺;在隧道施工中大力推行凿岩台车、水压爆破、初衬机械湿喷、防水板超声焊接、整体液压模板台车、仰拱定型模板等工艺。这一系列新工艺的应用,促进了全省公路工程整体施工水平的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省交通质监局加大交通项目现场督查和处罚力度,每年都组织项目督查小组深入各个片区,对新开工交通项目进行现场督查。今年截至8月底,已开展1次综合督查、11次专项督查和5次“明查暗访”,下发督查意见和整改通知单120余份、行政处罚通知书4份,并对存在质量安全问题较多的建设项目,约谈项目负责人,督促整改。累计抽检11类交通产品426个样品,抽检不合格产品4项,公开发布交通产品“黑名单”,为“品质工程”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付霞霞)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