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甘肃新闻 > 崇信县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侧记
  • 崇信县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侧记

    时间:2017-09-14 19:46:5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作者:记者惠程华 通讯员张宏睿

    携手共拓小康路

    ――崇信县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侧记

      甘肃日报・每日甘肃网记者惠程华 通讯员张宏睿

      水河畔,龙泉山下,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场上,崇信县广大干部群众携手拓开脱贫致富小康路。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崇信县按照“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个平台、一套运作机制”的发展模式,紧紧围绕牛、果、菜、劳务等特色产业,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和项目支持,县财政每年列支2000万元以上资金,全力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全县3996户贫困户1.49万贫困人口中,通过产业实现脱贫1917户7399人。

      今年50岁的孙名珍是崇信县新窑镇西刘村村民,由于文化程度低、家里缺少劳动力等原因,2013年家庭人均纯收入只有2200元,低于全村平均水平,生活的贫困曾一度让他不堪重负。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在驻村干部的鼓励帮扶下,孙名珍通过申请精准扶贫专项贷款5万元,在其旧庄基地新建牛棚2间,购买基础母牛2头,种植饲草苜蓿3亩,走上了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增收之路。“今年牛棚里产了2头小牛,估计能增收一万多元,我准备用这一万多元修一座青贮窖,再购买一头基础母牛,扩大自己的养殖规模。”孙名珍说,多亏了驻村干部的帮助,肉牛经营效益很好,自己对尽快实现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柏树镇紧紧围绕“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目标,采取一系列扶贫措施,帮助贫困户发展果产业。镇里按照“协会+农户+基地”发展模式,成立了崇信县柏树红丰苹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崇信县果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崇信县鑫塬果品农民专业合作联社,联合山东、湖南等多地客商,打开苹果销售渠道,年苹果销售500吨,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切实改善了他们的生活。

      信家庄村村民信中林家中有五口人,以前夫妻二人想外出务工,但年迈的父亲和两个孩子无人照顾,因此只能在家务农,收入微薄。如今,信中林加入果树专业合作社,在政策扶持和技术服务队员的帮助指导下,信中林悉心管护的3亩苹果园见到了效益。去年,他家果品收入2.1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去年秋季,信中林又在自家责任田内新植了4亩苹果园。他高兴地说:“党和政府帮扶我走上了致富路,专业合作社是我们脱贫的靠山。”

      黄花乡高年村是崇信县贫困村之一,近年来,村里依托政策资源优势,把蔬菜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积极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蔬菜脱贫致富,全村建成蔬菜大棚216座。去年,村里免费为贫困户王林祥家流转了4个蔬菜大棚,提供了菜苗、化肥及技术培训、指导,王林祥家仅大棚收入就达到了2.3万元,人均增收4000元,实现脱贫。

      崇信县农牧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到今年年底,通过牛、果、菜等特色产业,全县可减少贫困人口731户2885人以上,脱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其中牛、果、菜等特色产业贡献近千元。”同时,崇信县通过技能培训、开发岗位、劳务协作、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措施,帮助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收入。

      黄花乡高年村村民王懿参加县人社部门组织的砌筑工技能培训班后,到西安建筑工地务工,年务工收入4万元以上,全家实现了脱贫。木林乡崖窑村村民崔玉明全家4口人,崔玉明在农村土地整理、乡村建设等项目工程中打工,年务工收入5万元以上,去年实现了脱贫。

      今年以来,崇信县新植果园4100亩、养牛4929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950人次,输转劳务280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800万元。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