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蚌埠市一半游泳场馆救生员不足
  • 蚌埠市一半游泳场馆救生员不足

    时间:2017-08-16 21:06:48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陈艳春   编辑:唐娜

    中安在线讯 据蚌埠新闻网报道,夏日炎炎,游泳池成了众多市民消暑的好去处,不少正在放暑假的学生也纷纷到泳池寻觅清凉。与下河游泳相比,游泳池是相对安全的场所,不过游泳池是否有足够的救生员应对突发状况呢?近日,记者与市卫生监督局、市体育局工作人员一起对市区部分游泳场馆进行了实地调查。

    安全警示标识缺失

    在华光大道一家室内游泳场馆,无论是儿童池还是成人池,均有很多人在游泳。游泳池一端有一个高高的救生观察台,但并没有救生员坐在台子上,救生观察台周边也未见有救生杆、救生圈等救生设备。记者看了一圈,在泳池周边未发现有着装明显或穿着救生员服饰的救生人员在巡视,场馆内也未见有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

    同样,在朝阳路一家室内游泳场馆,记者未见有救生观察台,两名救生人员坐在游泳池旁边的椅子上低头玩手机,场馆内未见张贴游泳安全须知及安全警示。

    “要把救生杆、救生圈等救生设备准备齐全,还要有安全提醒,至少要张贴‘饮酒后切勿下水’类的标识。”市体育局工作人员说,游泳场所救生员上岗着装应有明显标志,以便出现险情的时候泳客能够第一时间辨认出救生员来。游泳馆应有安全管理制度,增强工作人员和游泳者的安全意识,对游泳者尽到安全提醒的义务。

    救生员不够“数”

    按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规定,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下的人工泳池,至少配备两名固定水上救生员;水面面积在250平方米以上的,每增加250平方米,需相应增加一名。救生员除了必须取得健康证外,还必须取得救生员证。

    “我们游泳池有400平方米,有两个救生员。”该场馆负责人拿出救生人员应聘表格,记者看到只有一个拥有救生员证。“我们聘请不到有资质的救生员,想聘请有资质救生员做专职救生员就更难了。”一位负责人倒苦水。

    在张公山公园附近一家游泳场馆,记者看到有6名身穿黄色上衣的救生人员在游泳池周边巡查。这些人除了着装相同外,手上还都拿着捡垃圾的夹子,不时有人低头捡垃圾,还有的坐在长椅上抽烟。“我们泳池有1000平方米,有6个救生人员,其中4个人有救生员证。”该场馆负责人说。记者看到有救生员证的4人中,至少有2人并不实地在游泳池旁巡逻担任救生员,而是负责整个场馆的管理工作。

    记者走访了几家泳池,发现救生员的“角色”混乱不清,水质处理员、服务员、清扫员等工作也会涉及,有的泳池救生员很难与顾客真正区分”。不少游泳场馆救生员人数不够,有的就算人数基本符合要求,但是救生员是否获得相关资质,仍让人“摸不着头脑”。

    一半场馆救生员不足

    记者走访中发现,很多居民并不关心是否有合格的救生员在岗,大多数受访者根本不清楚救生员是否有资格证,认为只需要有会游泳的人在岸上看着就行。也有市民表示担忧,“还是有资质的救生员好一些吧。”市民程女士说,游泳的时候万一发生意外,如果有资质的救生员就会懂得如何正确处置,为抢救赢得时间。而一些没有资质的救生员,并未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就上岗,万一发生险情,可能还会帮倒忙。

    “市区大概有一半的游泳场馆救生员数量达不到标准。”市体育局工作人员表示,救生员不足一方面是这几年游泳场所急剧增多,救生员的市场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蚌埠市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另一方面是游泳场所负责人安全意识不够,不愿花相对高一点的工资雇佣有资质的救生员。游泳场馆聘请无证救生员上岗,救生员对救生技能不熟悉等会埋下安全隐患。“游泳场馆如果不愿高薪或是聘请不到有证书的救生员,就应鼓励、激励员工考取救生员证。”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