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国内新闻 > 安徽新闻 > 合肥选聘市民园长参与公园管理 壮大力量填补管理盲区
  • 合肥选聘市民园长参与公园管理 壮大力量填补管理盲区

    时间:2019-03-20 15:34:31  来源:  作者:

    题图:合肥市南艳湖公园市民园长在园区内巡查。本报记者温沁本报通讯员齐文娟摄

    城市里的公园,是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但公园的管理面临诸多难题。选聘市民当园长参与公园管理,有助于破解公园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11家公园引入市民园长

    春暖花开,省城各大公园里游人如织。合肥市瑶海区居民姜巨梅经常穿着红马甲,戴着写有“市民园长”的袖标,在和平广场进行巡查。遇到游客乱扔垃圾,攀折花木,或是有人骑着共享单车入园,姜巨梅就会上前劝阻。

    有时,姜巨梅会碰上几位熟人,她便上前打招呼,询问他们对公园管理的建议。“说是巡查,其实更像游园。只是在游园的过程中,还能干一些护园的工作,挺有意义的。 ”姜巨梅对自己市民园长的身份很是满意。

    从今年1月开始,细心的市民和游客会发现,在合肥市和平广场、四季花海、翡翠湖、南艳湖等公园内,都有了穿红马甲、戴着红袖标的市民园长。经常到翡翠湖公园游玩的孙记军惊喜地发现了这阵子公园的变化,“有了市民园长,大家在游园时更加文明,公园里一些破损的栅栏、路灯和小路的路面也得到了及时修整。 ”

    市民园长是个“新职务”,针对的是公园管理遭遇的新问题。近年来,合肥市人口规模不断上涨,市民对公园绿地的需求也水涨船高,游客量的增加,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给公园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公园内人流量大,且活动范围集中,乱丢垃圾、损坏公共设施、划设活动范围、噪声和宠物扰民等问题多发。 ”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吴东斌介绍,传统的公园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主体单一,力量薄弱,难以满足群众高质量游园的需求。

    为把公园管好,让群众满意,合肥市借鉴其他城市先进经验,于2018年探索出台了市民园长工作方法,并于当年底选取和平广场、四季花海、翡翠湖等11家公园进行试点,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了首批11名市民园长和31名特邀监督员,组成市民园长团队,参与公园管理。 “选聘市民园长,旨在引入社会志愿者参与公园管理,发挥其在公园管理方和市民游客之间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传统公园管理思路和渠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公园服务,实现公园共享共管共治的管理模式。 ”吴东斌介绍说。

    壮大力量 填补管理盲区

    在公园管理方看来,市民园长的加入,第一个好处便是壮大了管理力量。

    记者采访了解到,人手不够是当前公园管理面临的普遍问题,以包河区望湖公园为例,该园总面积330余亩,周边居民10多万人,加上毗邻高铁南站,人流、车流汇聚。 “园区此前只有4名管理人员,根本忙不过来。 ”望湖公园负责人郑超表示,管理力量不足,容易导致公园管理存在盲区。

    今年1月,望湖公园市民园长团队5名成员正式上岗,大大缓解了园方的管理压力。望湖公园一半是水面,经常有市民在园区垂钓,管理人员多次劝阻,但一些市民依然我行我素,成为园区老大难问题。“在园区垂钓的多是老年人,他们没有其他娱乐方式,就爱靠垂钓打发时间。 ”了解情况后,市民园长凌德凤向园方建议,将公园C区水面辟为垂钓区,“既能满足市民需求,还能实现园区管理文明有序,一举两得。 ”就这样,望湖公园多了一处垂钓水面,市民再没有因垂钓与园方发生矛盾。

    当然,市民园长的作用,不只是园方的管理帮手,在构建共享共管共治的公园管理模式方面,这一“新职务”有其更大的用武之地。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负责维护公园环境和游园秩序,但由于没有执法权,对于一些问题的管理效果并不理想,有时甚至会引起群众的不理解,与园方形成对立。 “市民园长既是义务管理人员,又是游园主体,通过他们的引导,公园管理就由‘你们不能这样’的制止,变成‘我们不能这样’的自觉。 ”合肥市瑶海区市政园林办公园管理处副主任程庆东认为,市民园长充当了园方和游客沟通的桥梁,能够激发游客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市民主动维护公共秩序。由于人手不够,手段落后,公园管理与市民需求之间不能精准对接,导致市民游园体验欠佳,也是当前公园管理的难题之一。为此,收集社会各界对公园管理工作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对公园管理机构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评价,就成为市民园长的另一项重要职责。南艳湖市民园长团队上任以来,已提交了22条市民意见建议,其中10条已被主管部门列入整改清单。

    以人为本 共享美好空间

    “选聘市民园长是为了推动公园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创新举措,不能搞一阵风,走过场,而是要不断摸索经验,完善制度,力求长效。 ”包河区绿化管理处主任周宁表示,市民园长是代表市民参与公园管理,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充分尊重他们,重视他们的意见,真正践行“人民公园人民办、人民公园为人民”的理念。

    市民志愿者参与公园管理、共建共管共享美好的公共空间。虽然只是一项志愿工作,但并非所有志愿者都能胜任市民园长的工作。在选聘过程中,合肥市园林部门联合试点公园以及公园所在街道、社区组成考核委员会,对应聘人的各项条件进行综合把关。“巡园时间能不能保证,是否热心公益事业,对公园管理有怎样的想法,这几个方面的考核过了关,才能保证市民园长上任后能真正发挥作用。 ”吴东斌说。

    经过一系列应聘环节,合肥市民杨廷兵成功当选四季花海市民园长。杨廷兵是媒体工作者,长期报道园林口新闻,对园林建设、管理与功能发挥上有很多想法,加上他热爱健身,每天都会在公园内锻炼一两个小时,对四季花海的情况了如指掌。担任市民园长以来,杨廷兵积极参与公园管理,并将搜集的市民意见以及自己对公园管理的看法及时同园方沟通。在他的推动下,园方及时调整了多处不利于市民游园的设施。

    记者发现,合肥市此次选聘的市民园长团队成员年龄结构偏大,50岁以上的成员居多。吴东斌分析认为,相对来说,中老年人业余时间充裕,与人交流的经验丰富,组织沟通能力强,对解决当前公园管理力量单一、效率不佳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在对其他先行城市的考察过程中,吴东斌注意到,很多地区的市民园长专业优势更为突出,一些园长利用自身特长,在公园里组织开展摄影展、文化展等公益活动,丰富市民业余生活,也拓展了公园功能。 “让公园服务市民的功能得到更为充分、创造性的发挥,应是市民园长制接下来需要提升的方向。 ”吴东斌说。

      ・延伸阅读・

    美丽公园共建共管

    2014年9月,湖北省武汉市在全国首开先河,27个公园面向社会招募市民园长和特邀管理员,首批共有28位市民园长、54名特邀管理员履任。截至今年,武汉已连续招募了5届市民园长。相比于前期以退休年老者为主,近年来武汉市民园长更是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专业特色愈发突出,高校教师、在读研究生、幼儿园园长、医护人员、媒体记者、计算机工程师等各行各业人士利用自己的职业之长,为解决公园难题献计献策。一些市民园长还针对公园资源开展乡土植物调查与科普、直播公园美景为市民进行花期播报等。为提高城市公园管理水平,上海市绿化市容部门2018年推出以“专职园长为主,市民园长为辅”的“双轨制”公园管理模式,当年7月公开向社会招募了一批市民园长,首批共产生了133名市民园长。上海市公园管理事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市民园长设立的初衷,是希望在管理者和市民游客中架起沟通的桥梁。日常工作中,市民园长要收集社会各界对公园建设管理工作的有效意见和建议,还需协助、配合公园管理机构维护园容环境和游园秩序,对损坏公园设施和园林植物以及噪音扰民、乱扔垃圾、违规钓鱼、宠物入园、自行车电动车入园、摆摊设点不文明、不安全游园行为进行管理和劝阻。 (本报记者范孝东整理)

    关键词:
    最近更新
    推荐资讯